2月29日,鸿海(大陆业务称之为富士康)斥资近60亿美元收购日本夏普公司控股权,突然节外生枝,夏普最后关头出现了将近30亿美元潜在债务的信息,迫使鸿海重新考虑是否收购。据外媒最新消息,双方已经决定将收购谈判延期一到两周,鸿海和夏普将会对收购协议进行修改。媒体也指出,此次收购仍然存在流产可能性。
据美国《纽约邮报》报道,上周四,日本夏普公司宣布,将接受鸿海公司的收购方案,鸿海将以近60亿美元的出价,获得夏普三分之二的股权和资产。鸿海将获得夏普大量增发股份,而其注入的资金,也达到了收购对手日本产业革新机构的两倍之多。
然而,在最后签署协议之前,收购出现了变故。鸿海表示,在2月24日收到了夏普的一份特别文件,内容有关夏普可能存在的潜在债务,这导致鸿海暂停签署收购协议。
《纽约邮报》引述知情人士称,在周末,鸿海和夏普已经达成了意向,将收购谈判的最后期限延长一到两周,鸿海表示需要更多时间对夏普的债务进行确认。在此之前,鸿海和夏普达成协议,此次收购交易的最后截止期限是二月底。
据报道,夏普这份文件涉及到相当于27亿美元的潜在债务,这种债务和普通债务不同,将会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产生,比如在公司业务重组或者大裁员之下。
一位消息人士表示,这些潜在债务比较模糊,实际的规模也可能远小于27亿美元。
对于这一变故,夏普发表声明表示,所有潜在债务已经根据会计法则,在公司证券报告和季度报告中明确描述,夏普没有必要做出更多的披露。
据报道,在收购交易结束之后,鸿海将获得夏普65.9%的股权,获得控股人地位,未来夏普仍将作为一家独立公司来运营。另外,夏普的两家主要往来银行,将面向鸿海转让持有夏普股权的一半。
媒体分析指出,鸿海收购夏普目前并未板上钉钉,鸿海并未预料到夏普还存在如此高的潜在债务,双方的交易有可能无法完成。
三月底是夏普上一财年结束的时间,目前夏普的财务状况十分糟糕,分析师普遍指出,在三月底之前,夏普面临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那就是要么寻找到一个收购方,或者是获得大规模资金援助。
鸿海是全世界最大的消费电子代工厂商,掌门人郭台铭对于夏普的液晶面板资产觊觎良久,若干年前,夏普曾经陷入经营困境,鸿海曾进行注资入股谈判,但是由于夏普股价大幅下跌,双方合作未能够进行,反而是来自韩国的三星电子(夏普液晶面板的大规模采购商),对夏普进行了入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