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在中国发展很快,在短短半年光景里,ofo走出了校园,摩拜单车走出了北上广深,而且越来越多的地域性的共享单车创业者开始涌现出来。据统计,仅2016年就有30多家公司进军共享单车领域,竞争愈发激烈。那么共享单车这个新兴市场如何开始发展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呢?
一、共享单车创业
在共享单车行业中,摩拜单车和OFO可以说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但其共享单车品牌的创立过程却不一而同。
胡玮炜,摩拜创始人,从2014年底有了摩拜单车的想法到2015年初注册成立公司,两年时间里,她费了很多精力,找投资、自建工厂、自己组建研发团队,生产出一款智能共享单车。
2014年,爱好骑行的戴威在宿舍里完成了ofo域名的注册,并且与其团队正式掀开人生中创业的篇章。他的创业的初衷很简单,用戴威自己的话来说,“我们做的是骑行旅游,因为我们自己特别爱骑车,骑了很多长途线路,希望能够让更多的朋友感受到骑行的乐趣。”
从商业模式来看,摩拜单车和OFO都是B2C式的“共享经济”,但是走的是两条不同的道路。摩拜单车属于典型的“重资产模式”,它的标准不是滴滴那样成为单车行业的出行平台,更加注重的是制造路线,生产统一标准的单车。然而校园背景的ofo则倾向于平台路线,在ofo的创业起步中,早期延续的正是学生捐赠自行车的共享模式,后来为了大规模进入市场才集中采购了易识别的“小黄车”。这正体现了共享单车市场的开放。
推荐阅读:王通:共享单车模式如何赚钱?
二、共享单车发展
烧钱,真是太烧钱了。戴威这么形容OFO的初期:当手里还只有一百元时,他们就火速投入了烧钱的状态——虽然仅仅只是给每个用户送一瓶脉动,但资金压力已然不小,资金的消耗也非常快。从2016年8月到2017年1月,摩拜融了五轮,ofo融了四轮,亿元的资本投入,盈利遥遥无期。
1、共享单车现在面对的最现实的问题就是维护问题。
共享单车相较于公共自行车的最大优势就是离开了固定停车桩,但是离开了固定车桩的统一停放、管理,仅仅依靠人们自觉的单车共享项目的道德风险骤然上升,监管成本化整为零后反而更高。“公车私用”(加私锁、骑进小区、搬进屋子)、密码破解、车辆被盗等情况几乎无法监管,只依靠用车人的举报机制无济于事。其根本原因在于短途的单车出行,”有来有回“是强烈需求,人们有强烈的“公车私有”的动力。
推荐阅读:揭秘共享单车运营专员:如何解救“消失”的单车?
2、共享单车发展最根本的问题是用户体验
可以说用户的使用体验才是推动O2O单车发展的力量。在共享单车模式的用户体验上也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在停车问题上,摩拜要求不能停在小区,而且实际操作中自行车却被停的到处都是。并且摩拜App上的地图不够精准,车辆定位不准确也没有导航,用户找车成了大问题。不少用户抱怨“找车的时间超过15分钟,甚至比骑车时间还长”。更有为了降低单车被盗风险,故意加大单车净重这种牺牲用户体验的行为。此外缴押金充值快但退还周期长也是一大诟病。
三、共享单车前景
大家都可以清晰体验到,共享单车项目的火热是源于与Uber、滴滴的类比,既然汽车可以“数字化”为地图上的一个点,实现车辆与乘客的实时动态匹配,那么单车也未尝不可。那共享单车的前景如何呢?
第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滴滴每一辆车都有司机,实施车辆与乘客匹配的不是汽车本身,而是司机的APP。并且汽车是主动跑去接乘客而不是让乘客跑去找车。如果仅仅是把普通单车进行数字化,就算客户端借助于移动互联网变得先进,单车端也没什么改变。并且要实现监控、防盗防损防私锁,成本必然无法承受,因此共享单车在下一步必须对单车进行改进和创新。
第二点就是自身单车的研发方面,ofo每辆单车的成本为200+,摩拜每辆单车的成本为2000+,但是后期维护方面同样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未来在共享单车设计上的各个细节也都以减少后期维护成本为考量。由于在共享模式下的单车损坏率偏高,可以预见:目前大投入快速推进的做法很难长期进行。
推荐阅读:巨额融资的共享单车未来发展难在哪儿?
2017年注定是共享单车新一轮的竞赛,疯狂的投资者一定还会继续押注,但是更多目光会落在在产品本身,共享单车市场哪些靠投机和勇气入场的玩家,做好迎接的准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