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我只服杜蕾斯”的语句不断进入人们的视野,但早在杜蕾斯与杜蕾斯营销成名之前,它依然犯过不少营销错误,从摸索到经典得自成一门,杜蕾斯营销发生了哪些变化?
当品牌撞上薛之谦,所有以往的高逼格都瞬间拥有了“神经质”精髓,变得“面目全非”,薛之谦的自成一门背后又给我们带来哪些营销启示?
曾经的杜蕾斯VS现在的杜蕾斯
曾经的杜蕾斯:擦边擦得时而不理智
2013年高考间杜蕾斯借势,虽然讲得属实,但仍然摆脱不了这个太需要正能量的高考社会压力,把新一代、蓬勃向上孩子们的教育借势成这种模样,显然不会被社会推崇:
2014年儿童节,杜蕾斯也有点过分:
现在的杜蕾斯:恶搞但是永远有底线
刘翔旧伤复发退赛,跨栏摔倒后坚持走完全程,杜蕾斯借势:“最快的男人并不是最好的,坚持到底才是真正强大的男人!”
刘翔退役,杜蕾斯借势“我的跑道!我的栏!Just 杜 it”。
刘翔离婚,它没借势。
电影一步之遥上映,杜蕾斯出“一步之遥”:
一直都热爱和平的薛之谦
段子手中最会唱歌、歌手里最会写段子的薛之谦,近两年来红得大有紫到黑的节奏,与腾讯动漫合作玩了一场H5的刷屏,画风清奇:
二次元动漫什么的,本来就很符合薛之谦的“男神经”气质,搞搞怪、成功刷爆朋友圈,我们最多感叹:年轻人的天下就是这么与众不同。
但是,很多钟爱清雅、大方的品牌商们,遇上薛之谦,竟然也变了模样,来感受下:
善存遇见薛之谦 广告前后对比图
奥利奥遇见薛之谦 广告前后对比图
画风突变,style、品牌广告什么的全都一股浓浓的“薛之谦”味道。
他们为什么要转变?迎合薛之谦的气质?或者不如说迎合新一代用户们的喜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