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发布了《关于短信转飞信业务下线的公告》,称短信转飞信业务将于6月30日下线,系业务调整的原因。许多人开始感叹,包含一代人记忆的飞信也要死了。
5月18日晚,飞信官微出来辟谣,下线与飞信无关,这只是中国移动北京公司的独立业务。另有媒体报道称飞信未死,未来将变成“和飞信”,而这个“和飞信”,是融合通信业务与飞信业务融合升级改造形成的新品牌。
飞信的发展
先科普一下:飞信是中国移动于2007年推出的一款即时通讯应用软件,你可以在它的pc端入短信内容, 然后选择通讯录中的联系人,点击发送,及时对方不在线,也能收到你的信息,而且还不用花钱。
其实,相信80后和一些90后们对于飞信是不陌生的,它也曾陪伴我们这一代人度过一个简单的互联网时代。作为一个有情怀的小初,截了个图发给好基友,但仅仅只是几句话,小初却突然明白飞信为什么会“死”了。
在那个移动互联网还处于萌牙的时期,飞信已经实现了免费通讯的功能,算得上是最早的即时通讯应用之一。可就是这样一个现在看上去希望很大的产品,在那个时代却不能完全被大家所理解。
小初的第一想法也是,不是有QQ吗?为什么要用飞信,由此可见,大家潜意识中还只是把它当做类似QQ的一款社交工具罢了。
其实,飞信也有过鼎盛期,据中国移动互联网基地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年飞信用户量已经超过2.7亿,2013年的月度活跃用户也接近1亿。
那么飞信目前是什么状态呢,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数据,2016年4月11日-4月17日,飞信日均覆盖人数达354人,网民到达率1.0%,排名第四,可以说仍有一定的用户基础。
飞信的缺点
一.太糙!
与QQ在网上即时联系不同的是,飞信可以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以短信形式发送消息到好友手中。本来是一优势功能,结果用户却常被发送速度搞得异常崩溃,欲哭无泪。
二.收费混乱
短信回复飞信收钱还是扣流量?客户端登录呢?这个问题其实小初一直没搞明白,故而在小初还只是个初中生的时候下载了飞信,一看到要收费,小心肝颤着颤着就把它卸载掉了……(是不是不小心暴露年龄了?)
三.体验感差
没有群组功能,群发又很复杂,导致一些手残党们无语+无奈。而随着通讯的发达,微信踏上了移动网络的浪潮,而飞信在手握四亿用户的情况下却裹足不前,产品体验越来越差。用户的声音无人理会。
谈谈社交软件
“米聊、QQ、天涯、微信、人人、陌陌、微博……一提社交软件,每个网友都能说出一大堆,但一直用的到现在还有几个,我们做过调查,其实国内社交软件从诞生到消失,其生命周期大概也就五六年。”作为重庆第一批使用飞信的手机用户,重庆市网络媒体协会副会长、重庆互联网协会副秘书长李滨虹说起这次飞信误读事件,非常感慨。
他表示,社交软件生命周期不长,一是互联网本身技术进步更新非常快,包括社交软件在内,任何一款产品稍有懈怠就会被后来者替代。二是互联网市场化程度非常高,成功的社交软件必将走向商业化,这时,用户体验就会给资本让路,二者处理不平衡,就容易使软件走向没落。
猪八戒副总裁丁然则建议,许多做软件的创业者把目标定位于被大公司收购,“无论是否被收购,用户体验永远都是第一位,用户体验跟资本方发生矛盾时,一定要处理平衡,否则宁可选择前者,这样生命力才久远。”
飞信的遗憾
其实很多网友在位飞信感到可惜,感叹它生错了时代。在那个互联网刚萌芽的阶段,很多人不了解甚至不接受移动社交,也导致了这一手好牌的失利。手握4亿用户的飞信挣钱太容易,但人总是不思进取的,飞信的诸多功能被吐槽,也没人管,等反应过来才发现,微信已经成为了社会的主流。
而现,中移动已经在对飞信进行改造,并计划推出一个全新的品牌——“和飞信”。目前该官网已经上线,不过中移动还没有正式对外公布,用户可以登陆并下载和飞信App。
这款App包含拨号、联系人、消息和我四个模块,除了基本的通话、短信功能外,它还有许多类似微信的功能,比如公众号、圈子、红包等等,另外它还集成了黄页、网上营业厅等生活信息服务。整体上看,和飞信App就像是飞信与微信的结合体,把基本的通讯功能与社交功能融合到了一起。
可是无论小初怎么看,这无非就是一款加上了飞信技能的“复制”版微信罢了,和飞信真的能够通过这次改版再次抢占风口吗?小初觉得很难,现在QQ、微信、陌陌等已经几乎占据了社交的半壁江山,在人们心中早已根深蒂固,想要动摇实属不易。
总之,飞信死不死,其实已经不是很重要,而且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了。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国移动通讯的历史中,飞信确实占有里程碑一样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