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记不清这是易到第几次被爆出问题了,而且这次不只是资金链紧张那么简单。
今天上午(3月13日),新浪科技报道称,易到用车资金链断裂,除此前报道过的客服公司之外,包括App推广、短信推广等在内的七家与易到用车有过合作关系的供应商,都未在合同的结款期限内收到易到用车的打款。
针对这一报道,易到方面给出回应称,“该稿件以耸人听闻的标题恶意夸大易到经营状况,文中存在多处严重失实,严重影响了易到的声誉和商誉。易到已就此事取证,将采取法律手段捍卫公司权利。”
就在半月前,易到还被爆出“因未能在政府规定期限内拿到网约车营运资质,业务处于停顿状态,并将停止网约车运营业务,公司转型为二手车交易网”的消息。当时易到官方也及时做出回应称,“此假冒易到公司爆料的内容为恶意造谣,易到公司业务正常运行中,请公众不要信谣传谣。此恶意行为已严重损害易到商业信誉及消费者利益,易到法务部已对该行为予以取证,并立即诉诸司法机关。”
然而,为什么这些“不实”消息总是会砸到易到头上呢?到底是易到“嘴硬”,还是易到“遭遇黑公关”?
无风不起浪。前一段时间,易到平台上,司机提现难、用户打车难、乱扣费等问题频遭吐槽。虽然易到给出官方解释,但是更加深了外界对易到资金链的质疑。
问题就像多米诺骨牌,一个连着一个,这些问题又间接导致了易到司机数量减少、打车难度增大。以北京为例,懂懂笔记在西四环北路物美慧科大厦处使用易到,页面显示(而且是在将比例尺再次缩小的情况下)附近可用车辆仅有2辆,叫车五分钟后订单都没有得到响应。
回想在网约车玩家更多、竞争更激烈的2016年上半年,使用易到打车还是“易到”的。但现在,易到打车难度增大已为人诟病。
易到资金链问题引起外界关注,也是在乐视的资金吃紧之后。去年11月,媒体报道称易到拖欠五六家客服供应商费用5000元。当时,易到用车相关负责人杨昭回应称,“本月底可能会有资金到账,将欠款归还给这些客服承包企业。”杨昭这句话,透露出易到资金链紧张。
随后,易到官方急忙否认了前述相关负责人杨昭的言论,称只是商业经营中的正常状况,与公司资金链毫无关系。至于易到拖欠供应商款项的具体数额至今仍是个谜。
一边想办法省钱,一边不停吸金。易到在2017年1月就开启了一轮充返活动,充返比例是充400得600,相比以往的100%充返比例来说,优惠力度有所减少,但都可以从时间上找补回来----长时间实行高额充返活动。
这几天,又是新一轮充返正在“吸金”。
其实,在网约车行业搞充返优惠刺激用户的方法并不少见。但自从滴滴收购之后,网约车的价格战似乎也鸣金收兵,优惠幅度下降很多。易到如此长时间高额补贴,在其它网约车企业已经见不到了。
此外,查阅相关资料不难发现,易到已经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没有获得融资了。作为国内最早涉足网约车行业的企业,易到曾经颇受资本青睐。
自2010年5月成立以来,易到共获得4轮融资,分别是:2011年8月获得晨兴创投、美国高通风险投资公司千美元级A轮融资;2013年4月获得携程领投的6000美元B轮;2014年9月,获得了GIC领投、携程跟投的过亿美元C轮融资。2015年10月,传言乐视投资易到7亿美元D轮,同时乐视汽车获得易到70%的股权,成为易到的控股股东。
自此,易到已有近一年半未获得融资。去年9月,易到曾对外宣布正在募集新一轮60亿元融资。不过,时至今日仍然没有下文。
无奈旧疾未愈,再添新病。去年下半年滴滴优步合并之后,易到躺着就拿到了个行业第二的座次。还没来得及享受高处的风景,就被突如其来的网约车新政当头棒喝。虽然全国各个城市的网约车新政不尽相同,但对车型、司机的管控更加严格,因此给行业中包括滴滴、易到在内的多个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不仅如此,是否具有政府部门颁发的网约车资质许可证也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虽然说,获得网约车牌照可能只是时间问题,但现阶段没有这块牌照的企业,难免会被行业落下。尤其是现在,神州专车和首汽约车已经先后拿到网约车牌照,都成了“正规军”,易到的处境也显得更加尴尬。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对此持有乐观态度。易观高级分析师张旭认为,目前网约车牌照对市场格局并没有产生很大的影响。但他也强调,一旦网约车新正式开始100%实行的时候,还没有拿到牌照的企业就会有大麻烦。
至于易到究竟什么时候能够拿到网约车牌照,尚不得而知。这也给本就麻烦缠身、前途未卜的易到,带来更多变数。
在资金紧张的同时,网约车牌照还没有拿到手。易到会是乐视生态倒下去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