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2015年“井喷式”发展后,2016年众创空间继续向纵深发展,从原先的草根型、互联网型转向大中企业型、技术型;从城市向农村地区延伸。
与此同时,《经济参考报》记者调研发现,数量上大发展的众创空间、孵化器也出现了“分化”:一些“有空间没人气”的已关门倒闭,跟风而上的创投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降温。不过,受访机构和创业者认为,这轮回调没有影响“双创”大势,未来各方会继续筑牢创新创业的基础设施,“双创”将获得长远发展,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众创空间向纵深发展
在北京中关村微软中国大厦二层“微软加速器”,数百平方米的公共办公空间吸引了数十个创业公司入驻。它以“校友制”形式提供创业公司的加速服务以及智能云等创业基础设施服务。
微软加速器中国驻企首席执行官罗斌说,2016年5月第八期创业企业招募中,总共有1200多个申请项目和团队报名,最终15家创新企业被“录取”入驻,他们都有核心技术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涵盖了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物联网、互联网信息安全等领域。去年12月初,该空间新一轮创业项目的筛选工作启动。
受访机构和创客反映,2016年“双创”有两个显著变化,一是众创机构层次显著提升,以创投、大科研机构以及大企业主导的三类众创空间和孵化器最为活跃和有生命力;二是创新创业项目越来越专业,技术型创业在创业环境、创投环境的变化中,没有受到太多影响,持续获得各类资源的支持,优秀团队越来越倾向于硬科技产品,而非简单的互联网模式创新。
从草根兴起的“双创”也在大型企业内部落地发芽。航天科工打造基于“互联网+智能制造”的产业服务平台“航天云网平台”,在内部培育了2000余个航天创新团队;中航工业构建的“爱创客”开发出30多项重要科技成果。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2016上半年,中央企业新搭建各类“双创”支撑平台100多个,总数较2015年末增长了近一倍。通过搭建“双创”支撑平台,开展开放式创新合作,大企业和小企业共享资金、共享技术,有效放大了内部员工及小企业的创新创业能量。
值得注意的是,源于城市、长于城市的“双创”,正逐步向农村地区、农民群体和农业领域扩展。农民出身的李才圣放弃了职业经理人工作,加入创业大军,创立无人机公司,主要生产农用植保无人机。阿里巴巴集团发布的《中国县域电子商务报告》显示,农产品电商增长势头良好。目前全国共有近2名农村淘宝合伙人,其中一半以上具有大专以上学历,75%属于返乡就业。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联合市场机构发布的“双创景气指数”显示,在2015年双创热度达到一个高峰之后,2016年初有所回落,但在第二季度以后又开始回升,到2016年全国双创周在深圳启动后,又达到一个新的高峰。
部分回调 “泡沫”被挤压
经过前两年的“井喷式”增长,2016年以来,“双创”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调整:部分众创空间冷清、运营不下去,甚至倒闭;创投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2015年,中关村各类孵化器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北京的房地产商也开始探索与互联网的跨界融合;一些工业园区地产商也不甘落伍。“互联网+地产”被迅速放大,在这个热潮涌动下,“泡沫”也在积累。“有的城市喊出‘要在未来3-5年开设1000家众创空间、孵化器’的口号。这个数字确实让人惊着了。”创业邦CEO南立新说。
去年,曾为深圳南山区孵化器明星项目之一的“孔雀机构”因拖欠物管费、亏本严重而不得不关门。此前,众创空间“地库”也宣布倒闭。地库创始人杨炳龙说,入驻率太低,不到一半;竞争压力太大,同质化问题严重。对此,柴火空间创始人潘昊解释说,一开始不少空间都拿到补贴,且依靠补贴活着,现在热度过后补贴少了或者没了,就失去了生存能力。“这很正常,浪潮退去,就能看清楚谁在裸泳。”
业内人士反映,虽然现在被业内关注的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倒闭案例还不多,但实际上有不少处于“有空间没人气”的“僵尸”状态:没有人气,也没有发挥创业服务和孵化的作用,濒临死亡。
北京一位新设众创空间负责人说,其创立前的市场调查显示,空间平均入驻率只有30%左右。与美国WE WORK模式相仿的广州酷窝联合创始人吴家耀说,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空间入驻率还算高,但能达到50%以上就算是很好的,二三线城市的众创空间真的是“空”间。
我国天使投资、创业投资也进入调整期。创投行业市场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天使投资金额7.78亿美元,同比减少9.6%,创业投资金额94.67亿美元,同比下降5.6%。
业内机构认为,正常回调有利于“双创”发展去浮躁、更理性,投资人、创业者、地方政府可以把焦点放到更高端、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模式上,本轮回调不会改变全国“双创”发展大势,反而有利于挤压泡沫。
夯实“双创”基础设施
经过政府和社会两年来的共同推动,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意识得到了极大提高。受访机构和创业者建议,各级政府资源向前端倾斜,夯实“双创”基础设施,推动“双创”向质量型和效益型升级。
一是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采取母基金运作模式,和市场化机构联手推动“双创”往纵深迈进。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厉伟说,地方政府手里有钱,但存在“不会花、不敢花”的问题,与创投机构合作可以充分利用其专业化能力,减少寻租空间、降低投资风险。与此同时,可以引导更多的创业投资机构向上游发展,“在伸手摘桃的同时,也适当地开荒植树”。
二是继续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畅通创投退出机制。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总经理张云峰说,创业成功需要有一个周期,没有7年甚至10年很难成就一个上市公司,而中国出资人很少愿意等待超过5年,所以中间通过上市、并购退出非常重要。资本市场建设应作为支持“双创”的重中之重,没有好的退出通道,就无法形成创业的良性循环。
三是加大知识产权、商标权保护力度。当前,对“双创”的知识产权保护不足尤为明显,现象表现为一些先行的创业项目倒闭。溢思得瑞科技创新集团董事长孙一桉建议,知识产权保护必须“下猛药,来狠的”,对侵权者的惩处应着眼于“让其永不能翻身”的力度。
四是理顺人才成长机制。一位英特尔资深技术人才提到,他在英特尔的头衔就是工程师,在英特尔内部,这个身份的级别很高。北美创业公司更是如此,绝大多数的情况都是CEO给CTO打工。接受调研的人士认为,发展“双创”最关键的还是人才,人事制度应该鼓励各领域各个岗位养成钻研好学、日积月累的作风,为“双创”的长远发展奠定人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