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家的扩张、并购、创新举措遭到聚焦,完全区别于同行的转型、文化和蹿升态势,令其成为现象级公司。左晖个人世界的运行法则与链家狂飙突进的画风不太搭调,他从不幻想青史留名。
毫无意外,1月9日下午,链家又被刷屏。投钱就是投人。创始人的性格和才能,最终决定一家企业的个性。无论从气质还是灵魂层面,链家均只属于左晖一人。
一个人要如何领导十三个人?
“有一种传说,说我比较低调,我不知道从何说起,真不是低调,我只是觉得没有什么好说的。你做一个事情,要做好久才能做出点样子来,天天说,说什么呢?我们正在干,等我干完再说。”
左晖向左,链家向右。骨子里,左晖低调不张扬,始终游走在外界赋予链家的光环之外。花团锦簇,众声喧哗,链家越是热闹,左晖越要冷静。
网易房产对谈左晖,这是有史以来最接近链家真相和内核的时刻。
一
1月7日中城联盟论坛那天,很多人希望从左晖的发言中,捕捉到这位链家创始人的内心戏。
人们想搞明白,扑动一下翅膀也许就能颠覆存量房市场的链家想做什么。但左晖想搞明白的是,链家不想做什么。
“很多机会摆在面前,说得出来不做什么,不管是大业务还是小业务,这个对我们来说更重要。”两周前,在链家位于酒仙桥的总部大楼内,左晖接受网易房产专访,向记者抛出了这句话。
中国商界大佬普遍擅演讲,爱造梦。左晖执着于“欠账论”。他不觉得链家有多强,认为链家其实跟很多品牌差不多。“真的不是消费者选你,而是消费者没得选,觉得还OK,不差而已。”
这个国家最优秀的高科技企业如今都在干什么?送盒饭。中国服务领域欠账太多,创新空间反而在于格调没那么高的事情上。新房时代远去了,未来十年到二十年,存量房2B市场将迎来快速发展,对链家来说,这是完全没有涉足过的部分。住宅和非住宅之间,链家目前也只做了住宅。
“我一直在想,这一代中国企业的宿命,或者说使命是什么?中国消费者在基础商品和服务体验上从未达到满意标准。所以现在不是怎么做加法的问题,是怎么做减法的问题。”
46岁的左晖拥有典型工科男思维,洞察,慎独,信奉战略驱动,终日与危机感相伴。他喜欢看指责链家的文章,内心世界与链家狂飙突进的画风不太搭调。
最近几年,左晖在公司扮演的角色整体偏后,较少露面,精力放在战略和文化方面多一些。人们很少在公开场合看到左晖的身影,人们只是在链家每一次秀肌肉时,连续不断地感受到左晖施加给链家的痕迹、力量与变化。
仅仅在提出亿平台愿景后的第一年,链家2016年交易额便突破了亿,具体数字可能在1-1.2亿之间。放眼去年全国企业GMV水平(线上交易额),链家仅次于阿里巴巴。
中国第二——这座庞大商业帝国的建造者正是左晖。严格来说,他算得上中国最早一批创业者。十六年前,学计算机的左晖选择了二手房这个格调没那么高的领域,链家是他的第一次创业,就成功了。
这个世界真的需要链家么?
如果经纪行业一定要有人做,只有链家才能做成这件事吗?
二
左晖是在一片镁光灯的闪烁声中上台的。这里是中城联盟的大本营,中国房地产行业唯一全总裁级别年会。
没有人希望忽略左晖提到的每个字。他是当天发言的第七个,演讲主题叫《租赁崛起》,网易已经提前知道,那其实是公司员工为他指定的题目。他是“金油”,基本上任何主题都能洋洋洒洒讲上十几分钟。
和左晖一起布道的人是王石、任志强、冯仑、胡葆森、陈劲松、陈俊,清一色老派代表。原本,这场盛会只存在于传统开发商的顶级会客圈内。由于太过耀眼,左晖一年前受大佬之邀携链家加入中城联盟,此后一直享受追捧待遇。
七小时的会议,左晖两个字被大佬们翻来覆去念叨了整十次。胡葆森上台后第一句话是,“我常常问自己,一个什么样的企业才能让十三经纪人每天按照同一标准工作?为什么链家的经纪人不仅记得住小区几百户业主的名字,还能记得住业主家里狗的名字?”
中国房地产被“白银”二字诅咒太久,开发商受焦虑主导,集体陷入转型带来的自我安慰,一个人带领十三人,十六年等来存量房时代,如果说房地产领域还有什么新的神话,链家,以及左晖的名字,就是那则神话。
广告铺天盖地,融资来到C轮,左晖个人世界的运行法则,与外界猜测存在相当差距。他说,我们不是非常狂妄的企业,但是我们看不到什么对手,这其实是最大隐忧。
“无论线上线下,这个领域到今天为止没有真正展开过竞争。十几年时间,二手房行业碰到的竞争都是在很低级的层面上展开的。对链家来讲,这样的竞争意义不是特别大。”这样的原因,让左晖不断自问,这个世界是否需要链家。
很久以来,中国二手房行业利用信息不对称寻找盈利点,左晖觉得low,第一个提出“真房源”。如果来自组织外的压力不够,推动就要来自于组织内部。
两个月前,链家在三亚举办15周年司庆大会,没提10个月达成GMV亿销售额,没提并购数字,左晖把年初“上海链家2•23客户投诉事件”当事人请到现场,当着3000名核心管理层的面重述纠纷全过程。
全体链家人刚刚初愈的伤疤又被揭开,直面那种刺痛。
“上海链家2•23客户投诉事件”,缘起于购房者在不知情状况下通过链家购买了被抵押房产,权益受到严重侵害,最终上海链家遭到约谈。在网络传播放大下,这引发了链家成立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舆论危机。
公司内部,员工称呼左晖为“老左”。目前为止,链家全国经纪人数量是十三,十三人中见过“老左”真人者不超过1%。司庆那天,网易房产记者在北京链家一位经纪人的朋友圈看到一句话——要做难而正确的事,而这正是左晖的座右铭。
我在评论中问他,你见过左晖吗?你知道这句话是左晖说的吗?他说,没见过,不知道,不过我们内部流行这句话。
依靠强悍的文化渗透,链家之王与组成帝国的基层经纪人完成了一次精神层面的联结与传承。
三
无论怎么看,链家都像是一台高速前进的列车,并且是在最近两年,狠踩了几脚油门。
有关链家的一切都被过度神化了。更多时候,它的扩张战略、并购轨迹、创新思路不断被聚焦、研讨,完全区别于同行的转型氛围、企业文化和蹿升态势,则令它在短时间内脱颖而出,成为现象级公司。
链家是速度的代名词。自如似乎一夜间就完成了自我造血,从母公司拆分出来,接受外部融资,并且在一线城市覆盖20间房源。
人们记不住左晖为自如的架构其实已经梳理了六年。使用互联网武器改造传统租房市场,把居间服务升级为资产管理服务,是链家在2011年开始做的事情。在自如走红之前,CEO熊林专注于运营效率提升,经历了漫长的孤独时光。
链家按互联网模型一路走来,越来越轻。比较完备的信息化系统撞上了互联网+风口,让其成为幸运儿。但只看到幸运,就错了,虽然幸运也是实力的一种。
2015年年初经纪行业集体进攻互联网时,每个公司都将矛头对准了链家。当年1月,共有六家经纪公司在链家老巢北京交替召开新闻发布会“放风”。互联网+军备竞赛一触即发,所有人都在借此讲故事,希望拆掉前者神坛,纠葛变成混战。两年后再看,后来者群起攻陷互联网,反而强化了链家的优势和标签。
并不诡谲。左晖本就是计算机专业出身的IT男。链家网的前身是链家在线,在互联网和信息化领域,左晖整整布局七年,才等到今天的走红。
左晖的另一句名言是“慢就是快”。他抗拒捷径,跳出来想问题,已成为一种思考习惯。外界鼓吹链家,不令他感冒。外界指责链家四处收购,京外管理成本高,且盈利效率低,他自己也没有太多大起大落的感觉。
“做到100的时候,人们觉得我们是1。做到1000的时候,人们觉得我们做了10000。对外界可能是1跟10000的差距,但是对链家来说,无非是从100涨到了1000,外界不了解链家,其实我们始终在线性发展。对一家公司而言,管理的落地、组织、绩效、IT支持,四项一项都不能少,这是基本功。”
十三经纪人,在传统开发商眼中是巨型数字,胡葆森的疑问是正常的。链家也不得不和大公司病作斗争,解决管理半径扩大过程中的矛盾。左晖思考了很久,最终得出结论:如果把经纪人当员工,管十几人太难,但是如果把经纪人当客户,那十几人没关系。
经纪人既是链家的员工,也是链家的客户,同时是链家的产品,这些角色都会有。如同一个真正的互联网公司,链家越来越在雇主市场受到欢迎,左晖没有名校情结,但有职业性洁癖,两种人才特质是他关注的:一要有好人品,二要有自我迭代能力,愿意发生改变。
人们现在看到的链家,来自于五年前左晖布局的改变。左晖现在布局的改变,预示了五年后甚至一个更长远的链家。
四
“TOP30城市里面,二手房GMV已经相当于新房的GMV的1.1倍,上海、深圳二手房占比超过70%。中国房地产未来的一个新增发展点是租赁,长租市场有机会,机构租赁将盛行,且互联网介入将加深。”
在中城联盟年会现场,在场人士最终从左晖口中捕捉到了他对未来趋势的预判。基于租赁,他的基本观点是,产品开发、运营、交易平台打造和金融会成为中国租赁产业链发展的四个方向。
“互联网租赁,最大瓶颈在运营,没有10间以上看不出来,第一可能产生规模效应,但是可能会产生黑洞。”被左晖言中,链家内部主打互联网特色的丁丁租房去年宣告关闭。自我终结后,左晖留存的租赁业务只剩下自如,以及链家APP上的普租业务。
根据网易房产记者了解,友家、自如寓、整租产品外,链家租赁产品线此前拓展了短租和民宿分支,希望切入全租房场景。
显然,在公开发声“租赁崛起”前,左晖又早早布下了局。只是1月7日这天,他选择以租赁为切面,袒露自己的心得。未说明的话是:左晖不会带领链家做2B,也不会做非住宅。
如无意外,到2020年,新房成交预计将占链家全年GMV的30%-40%。十三链家人将继续向职业化迈进,与母体组织有着更为丰富的交互关系。一路飞起的链家网,会进一步加深互联网的参与度,链家全服务流程也将再一次被技术深度改造:未来五年,链家线上流程的覆盖率会从25%提升到70%-80%。
没有一件事情是容易的,但看上去都无比正确。
在两天前的论坛现场,左晖最后说的是,这个时代的企业具有相似宿命,不要幻想自己能够青史留名,没有那么多机会,“这个国家不需要永远追逐烟花的公司”。
“你只会干容易干的活儿,稍微难一点的活不会干,但是不代表别人不会干,我相信新一代的企业会填补这个事情。”
十六年前,北京化工大学高材生左晖选择脏活儿、累活儿起家,从此成为了那个填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