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元旦刚过,郑杉杉在公司楼下的星巴克咖啡召集团队开会,一人一杯拿铁,但节奏并不轻松。他们代理销售的某地产项目当天下午开盘,团队几个销售紧张地核对客户及房源信息,跨时差和英国开发商沟通。
元旦小长假的那则政策新闻,让郑杉杉意识到在7月1日之前因政策收紧引发的中产阶级恐慌会加剧。这个时候抓住恐慌的人,就是抓住风口期。但这时间也就半年。
海外资产配置(房产、科技金融类产品)创业热,是伴随着2016年人民币汇率下行兴起的,这一拨也伴随着中产阶级的恐慌。
嗅到“恐慌”机会的“老司机”
2016年1月4日人民币离岸汇率大幅下跌600个基点,拖累在岸汇率从6.49跌至6.52,随后一路行情反复;春节后,二线城市购房潮兴起、股市高涨后一路下滑……敏感人群几乎是连夜把人民币兑换成美元保值。此时一小波投资客作长远考虑去海外买房,或是买美元基金。
曾在房地产行业摸爬滚打12年的郑杉杉意识到,中产阶级对海外资产配置的刚需开始涌现。事实上,房地产中介们为这拨行情做足了准备,从链家到房天下都分批上线美国、澳洲、日本、英国等地的海外房源。
海外置业推广活动近年受到中产阶级关注(腾讯科技配图)
“在很多海外房产推荐会上,咨询的客户很多、也很茫然。他们有足够的资金实力去投资,但摸不着门道。”郑杉杉称这类客户非常普遍,他们对整个经济盘面有理性的思考,也有海外资产配置的概念,但对产品没有清晰的判断,无法分辨哪类是好项目,哪类是大路货;另一类客户是激进型,他们不差钱,只要房子本身优质、地段合适、周边设施完善升值空间大,很快就会出手买下,甚至拦都拦不住。
2016年6月郑杉杉把她第一家创办的公司交给了继任者,回到老本行房地产,瞄准国人海外资产配置及管理,创办了第二家公司“海居派”。
从那时起,她的工作节奏开始以“小时”来计算,一方面出差实地考察房源:洛杉矶、纽约、东京、墨尔本、悉尼、伦敦、迪拜,找技术合伙人开发产品,用大数据技术实现需求人群和海量产品之间的精准匹配;另一方面密会投资人,寻求融资。当O2O在2016年成为昔日黄花时,海居派贴着“消费升级”的概念顺利地在半年内拿到了两轮融资。
同样和郑杉杉一样回到老本行的,还有创业老兵吴波。
2013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开始,中国高净值人群移民热同步升温。恰逢吴波结束拉手网的创业生涯,决定不再趟O2O的浑水,回归老本行做起了海外房产开发的生意,成立了美澳居。
自他开始做,就获得了泰山会、徐小平、DCM的天使轮投资。美澳居的模式,是在美国、澳洲等地买地翻建,让客户从房产开发的早期开始参与。“客户从早期参与开发,到最终房屋出售,收益至少在30%-50%,甚至更高。”吴波说道。
2016年人民币汇率下行,不仅是加速了移民热,也拉动了中产阶层有了资产全球化配置的概念。
2016年1-10月人民币兑美元走势图(腾讯科技配图)
看准这轮机会的,还有旅居东京20年的大数据资深专家师何书勉。他在2015年末开发了一款日本二手房信息交易平台“富士太郎”,用深度学习作二手房源的精准推荐,引起了国内同行的关注。
做了这款产品后,何书勉经常接到来自中国客户的电话咨询。“我没有在国内做任何推广,但挺多江浙人通过各种方式找到我,问我平台上二手房的情况。”看到需求市场如此之旺盛,何书勉从去年夏天起频繁往来于东京-上海之间,在多达10多次实地调查之后,他决定开发中文版APP,彼时投资人对他的项目估值过亿元。
这些创业项目的盈利点都非常清晰:
1、 交易佣金
2、 房屋托管服务费
3、 房产理财产品服务费
据IT桔子统计,2016年Q3季度融资额度在亿元以上的垂直领域中,房产服务占比6%。能抓住这波市场行情的创业者在投资人眼里都是“老司机”,投资人自然会观察得更仔细。
澎湃资本首席合伙人朱靖雷谈到:“这个赛道的选手不多,实力也不强。最好的选手,都是着多年房地产操盘经验的人,除了拼一线资产端获取能力、市场洞察力外,还得有能力利用大数据与深度学习去提升资产端的匹配效率。”
也有投资人持相反看法,认为中产阶级市场海外资产配置的刚需并不强烈。
“中产阶级现在是意识到了,行动没到。” BAI投资总监赵岚鹏谈到,中产阶级的刚需还会晚两年才出现,现在对配置美元资产强烈的群体主要是三类:一部分是机构,第二类是高净值人群,第三类是中小外贸公司,他们需要配置美元资产来对冲人民币汇率下行的风险。
赵岚鹏观察这个市场近两年未曾投出一例案子。直到2016年6月美信金融获得数千元投资,才出现了BAI的影子。这个创业赛道开始热起来,像海居派、有路、有一居、海那边等海外房产类创业项目开始展露头角。
汇市急转直下政策收紧 创业者加速奔跑
2016年进入下半年,汇市行情急转直下。
10月、11月、以及12月上中旬,受美联储加息预期上行等因素刺激,人民币对美元再度出现一波下行行情。截止2016年最后一天,2016年全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累计下行4434个基点,跌幅达6.35%。
当知乎上出现“人民币兑美元会破7.0吗?如何应对”时、“保汇率还是保增长”话题被热议时。国家外管局连发政策:“20元人民币以上跨境交易需报告”、“境内个人购汇不得用于境外买房正确投资”、“蚂蚁搬家将被重罚”等通过一系列干预措施,严控从机构到个人都资金外流。
政策收紧对所有的创业者是共同的挑战。
在稳做了三年海外房产开发后,吴波也不得不面对“资金出境”的难题。“本来我们是不用考虑帮客户去解决购汇的问题,但现在收紧确实对业务有影响。”
何书勉仍在为中文版产品在东京-上海两地奔波,政策面的收紧也让他更理性思考业务重心,海外二手房代理业务也转向已开境外账户的客群。
政策面收紧的新闻已经不太能影响郑杉杉心情了,她比以往更专注于优质资源的筛选和技术壁垒的加强。“中国人应该有更好的资产选择和配置方案,这与政策永远不冲突”
红利期就这半年,谁能快速切到更垂直的客群、谁能争取更多的潜在用户、提升转换率,谁就能得市场的信任与生存机会。
“别人恐慌,我贪婪。”——这是巴菲特的投资原则,也应景了当下的时局。
现在,朱靖雷反而积极看好这个赛道。在他看来,中国人全球资产配置的是长期不可逆的溢出趋势,而因近期人民币汇率急贬承压的换回监管措施,也是中短期的调控手段,但随着人民币贬值、出口复苏,外汇顺逆差会逐步恢复。
“现在投资机构会顾虑政策面的影响。总体上,全球置业或资产管理不是一个烧钱的生意,放长线投资总是没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