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注定将是不平凡的一年。互联网的竞争进入重运营阶段,在已经崛起的公司的地盘下,新创公司获取流量的路径变得艰难。社群、直播等成为他们重要的流量获取渠道。
机会还是有。只不过比原来更加重,更加垂直。连被互联网“改造”不深的文娱行业都出现了这种变化,以后的内容会更加细分,更加精准,服务于某一类群体。
AI继续发展,机器人将替换掉机械的、程式化的工作似乎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只是,这种景象会在什么时候真实到来,又是哪些行业最先受影响?
SaaS也开始关注线上线下的管理。这是否说明,对企业来说,发展了多年的线上、线下已成为互联网企业的新战场?
创业家&i黑马携手投资人、企业家共同为创业者解读2017年的行业发展密码。
企业服务的春天已经到来
蓝驰创投合伙人陈维广:
三四年前大家就在说投企业服务,我们觉得企业服务的春天可能会在2017年到来。在SaaS的细分领域中,我们比较看好帮助企业管理线下、线上业务的公司。现在企业已经不只在线上了,连小米都开线下店了,王健林也在做线上了。所以通过一个比较高效的系统去管理线上和线下的业务,把线上线下整合起来,确保数据流通,可能是一个很大的需求,我们会投一些专门做这个的企业。
单纯的“互联网美食”走不远
弘毅投资董事长王小龙:
餐饮行业在过往的两三年中,我的理解是调整:一批原来有名的企业在缩减体量,包括很高调的互联网公司。
我认为,2017年需要与时俱进,特别是这几点:
第一,如果你真的是在做一个餐饮企业,就要首先把这件事干好,否则越有知名度、开的店越大死得越快。
第二,企业偏传统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是否拥有好的盈利模式。单店不盈利,模式问题不解决,不管是单店、直营、加盟,都会有问题。
第三,有了好模式之后,还要真正地会做产品、做品牌。如果说前几年是在酝酿,那么明年餐饮品牌化的时代将真正到来,而且会更加分化。
舌头很忙创始人汪雪:
趋势一:随着互联网泡沫的破灭,互联网餐饮开始回归餐饮本质,一方面注重产品口味的提升,另一方面随着线上流量红利的削弱由线上向线下沉淀,注重实体与互联网的结合,将互联网作为提升传统餐饮效率和客户体验的手段和工具。
趋势二:由大而全向细分垂直领域深耕,在红海市场寻找新的突破点,单品思维盛行,中餐品类资源的丰富为超级单品的出现提供了基石,扩店成本低、操作简单,人力、平效得到释放,优化了餐饮三高一低的困境。
人工智能将会替代谁的工作
线性资本合伙人王淮:
人工智能会先在一些具体领域爆发。金融是一个强数据的领域,智能化能够加强数据的作用,所以在互联网金融里面应该有很强的应用。另外,在数据性很强的消费领域,从消费品、安全等相关角度来看,例如用户画像、智能推荐,以及智能导购,都是基于数据可以用AI机器人来帮助实现的。另外,ADAS辅助驾驶也是一个典型的场景。
松禾远望资本创始合伙人程浩:
AI+可以细分出无数个行业,无数条赛道出来。机器人本身就有三个赛道:工业机器人、企业服务类机器人、面向个人消费机器人。我们现在看得更多的比较偏服务类的工业机器人。我觉得不用太长时间,5年以后,可能很多星巴克已经不需要人了。5-10年,汽车自动驾驶就会在很多领域把整个汽车产业链全部革新化。在HR领域,机器人能够实现简易的自动匹配,并实现机器人面试。
极客帮创投创始合伙人 蒋涛:
AI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可以说你未来的生活都将是人工智能决定的。比如说你今天出去打车,哪辆车会走到你的跟前;你去点外卖,哪个外卖送到你的跟前。原来你是靠自己去选的,现在都是电脑帮你选的。
未来我们是数字化的生活,数字化的背后是软件,软件的背后是算法,而算法现在正在发生重大的革新性的变化。算法比你的个人判断更稳定、更有效。未来的商业竞争也好、改变生活也好,人工智能在里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很多常规性的工作也都将会被取代,甚至我们认为有一定的技术含量的工作都会被取代。
直播行业:死亡与机遇并存
一下科技创始人、CEO韩坤:
直播行业的最大门槛不是技术而是资金成本。单宽带成本小公司已无法承担。没有稳定持续的血(或造血)能力的直播平台很难生存。2017年直播行业并购可能会有,更多的是死亡。
映客创始人、CEO奉佑生:
直播跟具体行业接口在未来拥有很大的想象空间。现在PGC这块的直播,我觉得还需要一些时间。单位时间的产品和单位时间的投入不匹配,如果有人能解决这个问题,直播跟IP、PGC会有一个很好地提升。可以预见,直播将成为互联网的标配。
文娱行业进入“垂直细分”时代
映客副总裁王昊:
2016年,一件事、一句话就能创造出大量的网红。2017年网红直播的数量不可能跌下来,网红直播和网红赚钱依旧是主流,只不过问题在于是否会更专业传递内容。同时在网红快速增长的过程中,我们希望通过平台干预增加PGC的投放比例。
微影资本副总裁和贵红:
2017年直播内容还是比较乐观的。我们接触很多的团队都在以尝试的态度走泛娱乐切入路线,我认为2017年会有一些现象级的产品出现。另外对于整个市场的期待是,我们明年更希望秉承分众精神,不要超过自己的能力边界,希望明年会有好的垂直品类的节目陆陆续续出现。
鼎晖文化产业基金合伙人陈悦天:
每一次新文化的更迭是以三至五年为周期。暴走漫画、二次元这些年轻人亚文化的出现往往会带来新的机会。还有就是要关注有没有创新的模式出来。比如《欢乐喜剧人》是在国内喜剧业树立行业标准,这种标准是不是可以在线下诞生海选类的活动,扎根到每一个地方去,成为一种创新模式。
百度糯米影业徐勇明:
独立发行未来可能会越来越难,这个是很明显的趋势。发行会是一个资源导向,靠综合实力来做的业务。
合一影业总裁刘开珞:
对网生内容来说,这是一个好的时代,但不意味着危机的缺席。时代变化很快,即使目前我们看到网络电影是相对简单和直接点击的相关模式,但未来它会有动态的定价方式和分成方法的变化,也会有更基于小众的可能性。此外最关键的是,目前网生内容形态还是借鉴传统媒体,基于互联网核心形态的网生内容还没出现。当这种内容形态出现的时候,可能又是一轮大变局,也只有到那时,我们才是真正在谈论网生内容的市场。
导演、编剧、制片人白一骢:
2017年,希望网剧的市场能进入良性阶段,虽然好像不太可能……大而贵的戏应该还是被追逐的热点,但应该会涌现出小而精的内容来,小众、高端的内容会开始有机会获得更多的用户。
90后的创作者将会开始走上舞台,如果他们的视野和天赋获得了足够的支持,将会加快促进整个行业的改变。
IP会进入逐步理智的时期,成熟IP的成功率会提高,泡沫IP将会被打回原形。制作团队的重要性会更加凸显,优秀团队的价值会进一步得到体现,而劣质团队的将会进入被淘汰的阶段。
2017,如果真能如此,行业将会变得健康和有趣许多。
电商:人口红利消失,流量成本增高,淘宝品类拆分成机会
高榕资本创始合伙人张震:
电商要从需求端来看,消费升级趋势和用户习惯是电商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比如拼好货拼多多,贝贝网成立都不长,但他们能够实现今天的业绩,除了创始团队的能力之外,消费升级大趋势是这一切的基础。另外生鲜领域,初创公司如果能够找到一些好的模式在不烧钱或者少烧钱的前提下把公司的规模做起来,也还是会有机会的。总体而言,消费升级趋势仍将在未来较长的时间里推动电商行业的创新和创业机会。
北极光董事总经理姜皓天:
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消失了,流量的成本在快速增加,这是目前电商市场很严峻的现状。但整体而言,电商行业目前仍存在四大机会。
一是流量创新带来的机会,比如通过小额移动支付带来的新流量;通过拼团、社群、内容、网红等创新流量获取流量;依靠平台的成长获取新流量的新生或者网生品牌的机会。
二是淘宝大品类分拆的机会。淘宝第一大品类女装走出了美丽说、蘑菇街,母婴走出了贝贝网,二手物品的闲鱼也在独立运营。通过更优化的流程,更进一步地优化供应商和产品品质以及链条,给淘宝大品类下的细分品类用户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和价值,也是电商的机会。
三是商业模式上的创新。对于电商而言,转化率、复购率、存活周转率都是关键的核心指标,企业的商业模式能否从根本上改善这些指标是一个机会点。比如目前做内容电商以及网红电商的创业者的迅速崛起在于他们大幅度地改善了转化率的指标。
四是供给端结构化重组的机会。对于电商这一个狭义的领域而言,致力于改变供应链的,比如滴滴、Uber,或者做B2B、B2C混合的美菜网,这事如果能够成功,一定会有很大的机会。
医疗:结合 “政策”、“人才”、“行业整体利益链条”寻求机会
分享投资管理合伙人管涛:
移动医疗领域,许多盲目追求风口的创业者和投资者都已经入场。但当这一群人做了很多方面的尝试,却发现走不通之后,再有新的公司希望做类似尝试,就很难再融到资。
而体量较大的几家公司,虽然也不能说已经成功,但由于拿到了较雄厚的资本,有了一定的人才积累和经验沉淀,已经成为相对稀缺的投资标的,为持续发展获得了一定的领先优势。
但就整体行业的发展而言,由于并没有真正的颠覆性企业出现,行业原有特性基本没有大的变化,因此后续依然有希望出现新的优秀创业企业,只是对创业者的要求变得更高了。
我认为移动医疗行业还是有一些创业投资机会的,比如提高医疗信息化水平的 “工具类”。不过这一类企业在中国面临的挑战是,国人对软件及人力服务的付费意愿向来很低。二是技术突破的“技术颠覆类”。三是商业模式的“模式颠覆类”。由于中美医疗体制的先天差异,在商业模式这个领域,中国比美国更有机会出“异类”、出“黑天鹅”。
但在这个领域要想成功,一定要结合 “政策”(如多点执业、远程医疗、分级诊疗等)、“人才”(互联网人才与医疗人才的结合,缺一不可)、“行业整体利益链条”(得医生者得天下的伪命题),来考虑存在的机会。
目前“半成功”的例子是重度垂直领域,因为可以自行完成闭环。这个道理,有点类似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更有可能出现全产业链的集团,因为可以形成更好的质量控制和灵活快速。
互联网金融:可挖掘市场空间巨大
51信用卡孙海涛:
随着监管政策的落地,互联网金融行业将完成各细分业务与市场定位的基本梳理,同时行业格局也将基本落定,网贷行业曾被压抑的市场空间将被极大地释放出来,尤其是在资产端。
首先是因为这一领域所覆盖的用户群十分广泛,到2016年6月底,央行征信中心有信贷记录的人群仅为3.8亿人,还有10亿人没能被银行的信贷服务所覆盖。其次,这10亿人的用户群体也极为细分化,按照城市、年龄、收入、职业、额度、借贷期限要求的不同,其所需要的金融服务也是有差距的。因此,网贷市场的可挖掘空间还很巨大。
而且从2016年网贷行业的成交总额突破2亿来看,其成交热度在连续监管的重手之下依旧走高,这也就意味着网贷资金端的理财需求也在持续上扬。可以预见,网贷市场的发展红利仍在,在未来两三年还会持续走高。
但从51信用卡的自身经验出发,唯有掌握资产优势和风控实力的平台才能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掌握优势,受到资本青睐。因为掌握了资产端,你才能以低成本和高效率构建金融用户和金融产品的完整产业链,控制金融风险,在行业发展的快速路上不被淘汰。
创业者,你的2017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