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下来看,艺术交易市场有两个针对人群,一个是投资和收藏人群,一个是消费人群。前者属于小众人群,其中投资部分的人群还呈现出下降趋势;后者交易客单价低,频次高,每年有20%的交易增长。由此可见,做艺术品投资与收藏的实际上是存量市场的生意;做艺术品消费,更多需要从培养消费习惯做起,是增量市场。
从自媒体做起,到现在艺术品导购,艺术维C一直在做增量的生意。对此,艺术维C的具体做法是:作为一个艺术品导购的自媒体,在有了内容和用户后,首先运营一个垂直的艺术品爱好者社群,之后则开始向上下游延伸:向下通过淘宝头条及其他艺术品导购平台横向合作拓展渠道资源;向上除了与画廊开展合作外,还通过孵化艺术家的方式进行开源式拓展。
从艺术科普自媒体到艺术爱好者社群的养成
身为前南都艺术条线记者,艺术维C的创始人陈晓勤以一个行业写手的身份,做一个自媒体大号容易,做成熟的社群则需要一定的商业运作能力:首先是高质量内容的持续产出,其次是线上和线下的运营能力。
运营艺术维C这样的社区,必须有一个持续生产高质量内容的组织模式。社群不是社交,聚在一起是为了互相增进感情。社群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用户的某个高度相似化的标签:共同爱好、共同目标等等,因此对内容有着较高的需求层次。为此,除了陈晓勤自身就是KOL外,她还雇佣多个专业的艺术品顾问,组建顾问团队,保障PGC内容的持续生产。未来用户体量足够以后,社群自然会吸引或者培育更多的KOL,使得社群自身具有自组织化能力,实现去中心化结构。
在运营层面,一方面,陈晓勤也在努力通过标签化的方式,做用户画像;另一方面,除了线上微信群运营,线下活动的开展:看展览、主题游、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等,成为艺术维C强化用户粘性的重要方式。未来,一旦真正社群的成长起来,自然能够吸引或培育更多的KOL,实现社群的去中心化和自组织化。
艺术社群的变现方式:艺术的归艺术,商业的归商业
创始人陈晓勤表示,她更愿意用户以消费的方式欣赏艺术,而不是仅仅以投资为目的。但是艺术品作为消费品回归市场,在国内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要走。目前来看,社群的变现方式,一是广告,二是电商。
在社群投放广告,软文不应该是唯一的方式。艺术品不是服装、餐饮,相比普通的电商货架陈列
方式,艺术品消费与知识类消费更需要 “讲解”,需要KOL的存在,也就是“达人模式”。艺术维C未来也可以为粉丝开设专栏。 使尚处在1.0时代的软文广告,向2.0时代的达人品牌合作、场景化广告投放转变。
通过做电商的方式,让艺术品回归市场,需要一个被认可的定价机制。艺术维C为用户提供艺术品鉴评服务:主要是基于个人以及海外顾问团队,参考艺术品市场,做出对价值判断,将艺术品按照价格划分为不同消费等级。此外,陈晓勤还在努力拓展艺术品销售渠道,比如进驻淘宝头条以及其他艺术平交易平台等。
除了培养用户消费习惯,未来上游艺术家孵化或许是做增量的最佳方式
水涨才能船高,除非整个消费市场够大,否则在艺术维C平台消费的永远是小众人群和小众产品。因此,除了用户教育,艺术维C还做了两件事情:一是下游销售渠道的拓展。包括和淘宝头条,以及其他艺术品导购平台的合作。二是上游艺术品供应市场的拓展,跳过画廊,自己做年轻艺术家的孵化项目。前者是因为市场还处在相互引流,抱团取暖的初级阶段;后者则是因为,画廊通常不愿意分享自己的艺术品资源:通常画廊在艺术品交易过程中发挥的场景和链接价值不可替代,不需要互联网的线上引流。
有意思的是,时尚和艺术两个曾离得很近的行业,如今分歧却越来越大:时尚博主的出现,让前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艺术家却仍囿于画廊、画展和拍卖行,看着互联网浪潮带来的一切,不知道如何,甚至是要不要拥抱它。艺术维C从自媒体开始,目前已经成为拥有3以上用户的艺术爱好者的垂直社群,并且开始向上下游拓展延伸。不管未来发展方向如何,光是孵化上游年轻艺术家这项,对艺术行业的商业化探索而言,未尝不是一个值得期待的事情。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咪芽,闹客邦专栏作者(微信:shichengchao007)。本文版权归闹客邦所有,如需转载,请关注闹客邦(微信号:nockclub)申请授权。更多创业干货请登录闹客网:http://www.nockpos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