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证监会核准公告称,核准金元顺安基金的外资股东——香港惠理基金将其持有的49%股权转让。这意味着,继纽银西部基金、道富基金之后,近年来又一家合资公募基金的外方股东退出。近年来,不少合资基金公司出现股权转让。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境内资本市场的开放,直接将自有品牌送入内地市场,既方便管理,又适合当下市场行情,也能够做好品牌宣传。
境外资管“曲线入境”
记者通过邮件采访到惠理集团,其行政总裁谢伟明表示,选择出售股权,主要是希望集中资源和精力,以全资或控股的形式,在中国发展惠理自营品牌的基金产品。由于目前外资基金不能控股公募基金,这意味着,惠理集团只能通过基金互认来发展其公募业务。另一个选择就是发展其私募业务,惠理集团设在大陆的惠理海外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于去年获得QDLP资格,可开展跨境私募基金管理业务。
目前,已有多家海外基金公司,通过基金互认将公募产品直接送入内地。首批3只香港互认基金,分别是恒生中国H股指数基金、行健宏扬中国基金、摩根亚洲总收益债券基金,分别来自于恒生投资、行健资产和摩根资产。据悉,第二批北上基金已有2~3只获批。谢伟明介绍,“惠理价值基金”已递交申请基金互认的资格,目前正在候批。
私募方面,获得QDLP资格的基金公司已有两批,第一批包括6家境外对冲基金,第二批QDLP试点资格于2015年3月获批,分别是瑞银全球资产管理、德意志资产及财富管理、野村资产管理、EJFCapital、世邦魏理仕全球投资公司,每家获批额度均较第一批5000美元翻倍,为1亿美元。
某北上互认基金的代理机构人士认为,通过互认渠道进入内地,更能做好品牌宣传,以及方便管理。发展擅长的境外投资业务也符合当前汇率下行、内地资产荒的大背景。
多因素影响公募股权价值
业内人士认为,公募牌照的红利在不断减少是导致外资离场的原因之一。2013年6月,新修订的基金法颁布,私募、实体企业、第三方机构甚至个人均可进军公募牌照。2013年至2016年2月5日,新成立的基金公司达到27家,目前还有31家正在等待审批。公募基金的增多,带来了激烈的竞争,在产品同质化和人才严重不足的行业背景下,一些新基金公司的发展举步维艰。数据显示,2014年至今新成立的基金公司,目前公募资产规模超过百亿的只有三家,2013年至今,新成立的基金公司中,规模过两百亿的只有6家。
另有业内人士认为,公募基金股权价值的提升,在实际上并没有上述指标算出来这么多。济安金信副总经理、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群航表示,近几年,基金公司的管理资产规模中,专户和子公司资管规模的扩大,导致非公募部分越来越多。因此,金元顺安的股权价值或许不比三年前高多少。其次,股债牛市的结束也在削弱公募的价值。
研究人士认为,中方与外方在管理理念上的差别,或许也是导致分家的原因。从比利时联合资产开始,金元顺安基金连续更换股东,或许说明其中方股东在与外方的合作上并不顺畅。上海某基金研究机构人士表示,由于理念不同,外方股东和中方股东对基金公司的考核要求也不同。根据证监会的数据,截至2016年1月,101家基金公司中,共有中外合资的基金公司45个。随着金元顺安的股权转让,还剩下44个,其中,中外方股权比例相差不大、同时公司规模较大、业绩较好的有嘉实、景顺长城等基金公司,这类基金的中方股东是处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内资企业,他们既强势,又能与外资有较为一致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