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于近日发布的两则消息值得关注。一则是关于公开市场操作的,央行决定延续前期增加公开市场操作频率的有关安排,从2月18日起,原则上每个工作日均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另一则是关于定向降准,央行近期对2015年度金融机构实施定向降准的情况进行了考核,根据信贷支农支小的情况,绝大多数银行可以继续享受优惠准备金率,少数银行不能继续享受优惠准备金率,还有一些此前未享受定向降准的银行可以在新年度享受优惠准备金率。
透过这两则信息,我们可以看到,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将维持中性适度,进一步宽松的空间有限;而信贷政策将加大力度,通过信贷结构调整加强对稳增长、调结构的支持。此前不久,央行等八部委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也显示信贷政策的角色将变得更加重要。
信贷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央行根据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要求,对金融机构信贷总量和投向实施引导、调控和监督。从信贷政策是由央行制定和实施的角度而言,它属于广义上的货币政策。但它与人们一般理解的货币政策又有区别。通常认为,货币政策主要着眼于调控总量,而信贷政策主要着眼于调整结构,通过引导信贷投向,调整信贷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贯彻实施信贷政策,必要时须借助行政性手段。也因如此,近年来信贷政策没有受到人们太多的重视,但央行一直将信贷政策作为政策组合的一部分,不断改进其实施方式。定向降准有引导信贷投向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看作信贷政策。
2015年,央行主要通过降息、降准等政策工具支持经济发展,这使信贷较快增长,贷款利率持续下降。2016年,央行将在前期总量调控的基础上,更加重视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这就需要更加重视信贷政策,大力推动信贷结构调整;而降息降准等总量调控措施的使用则需要更加谨慎。
从去年的经验来看,在渠道不畅的情况下,降准降息不一定能使实体经济受益。去年上半年,多次降准降息使市场流动性非常充裕,SHIBOR隔夜利率一度降至1%,大量资金流入股市,导致股指不断上涨,形成泡沫。而长期利率没有相应下降,实体经济受益不多。去年下半年,流入股市的资金减少,但又大量流向了房地产,信贷结构失衡的情况比较严重。从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看,2015年末,本外币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5%,增速比上年末低3个百分点;而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1%,增速比上年末高2.1个百分点。两者差距非常明显。今年1月,人民币贷款创纪录地增加了2.51亿元,部分原因是受到房地产去库存和政府项目审批加速的影响,据此估计,信贷仍然是大量流向了房地产和基础设施领域,而对工业的支持力度较小。显然,工业争取信贷的能力要比房地产、基础设施弱得多。
因此,2016年,货币政策应中性适度。所谓中性,是指既不能导致总需求收缩,又不导致过度放水。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是防止过度放水。央行决定增加公开市场操作频率,就是要维持中性适度,使流动性既不太松也不太紧。当市场上流动性趋向紧张时,就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投放流动性。这与降准的作用是一样的,但降准的信号意义太强,而且可逆性差,而频繁的公开市场操作则可以更好地把握节奏,对市场心理的影响也较小。央行要增加公开市场操作频率,意味着调整准备金率的操作频率会减少。这种策略在今年前两个月的效果很好,Shibor隔夜利率在大多数时候在1.9-2.0之间,显示流动性既不太松也不太紧,因此,虽然信贷增长快,但流入股市的资金并不多。市场利率将成为央行衡量流动性是否松紧适度的重要指标。
在货币政策中性适度的基础上,央行再加强信贷政策的实施,使信贷结构更加合理。此前定向降准措施主要是向“三农”和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支持,今后信贷支持的范围将扩大到有竞争力、有市场、有效益的优质工业企业。货币政策中性适度和信贷政策加强力度,将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增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