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书航
最近回家,爸妈又在抱怨手机存储空间已满。父亲的老红米手机存储空间有16G,尽管有存储卡,他自己也会清除手机垃圾,但现在光应用本身就塞满了机器。我也没有什么好办法解决,打算删掉手机上的大部分应用。
在询问了父亲使用习惯后,网页版微博和百度地图代替了客户端版,用浏览器做了个书签放到手机桌面上。他不需要消息推送和离线地图,都是手动打开我的微博看更新,需要去哪里就现打开地图查询。为了省钱他关掉了手机流量,都是在家提前查找好线路记下来再出门。
接下来是看电视和听广播的软件。我试着找了一下,还真的找到一些网站,手机版仍直接提供在线收看收听的页面。我同样用家里的初代iPad试了一下,结果令人失望。用Safari打开同样的网页,只会跳转到让你下载客户端的页面。好在如果浏览器被识别为Android的话,还有少数站点没有被围剿。
在网购方面,家里人都是给我链接让我代购的,所以没有影响。不过需要的话,淘宝的网页版应该可以在手机浏览器完成支付宝交易。其余包括优酷土豆,以及头条等新闻客户端,统统都可以用网页书签来解决。甚至,我相信如果是使用iPad的话,一样可以在Safari上开网页版微信来替代占用资源过多的客户端。
在系统只留下浏览器和微信、QQ两个客户端以后,存储空间和以前相比空出一半。终于不是只要一开机就存储空间已满了,让这台老机器又多出了几年的寿命。
现在的手机客户端比网页版多了什么?
多亏了前几年网速还没那么快,上网还没那么便宜的时候,一些浏览器推广所谓“轻应用”,包括百度的“直达号”,微博的“微门户”,以及微信公众号等等的推波助澜,所以一些网站比较良心的提供手机网页版,它的功能和界面都跟客户端差不多。
反过来,现在不管是手机还是PC的客户端的单机性能都比以前差了很多。比如游戏,有的时候哪怕是资源都在本地,初次启动还是需要联网验证。就比如说网易代理的暗黑破坏神国行,需要连接战网通过之后才能开始游戏。
如今,众多客户端相比网页版的主要作用是离线缓存。如果没有这方面的需求,两者界面几乎没有什么区别。比如离线地图应用,邮件应用,都是为了没网的时候也能看。一些视频网站的手机客户端也是如此。而且在网速比较快的场合,你可以试试缓存后观看比在线点播还快的体验,因为缓存视频播放时不带广告,而在线广告有时长达两分钟。然而,视频网站的移动网页版广告都收敛了很多。
除此之外,在高速网络连接已经越来越普遍的情况下,客户端的优势就乏善可陈。此时各家推广客户端就不完全是为了方便用户和所谓省流量,更多的是放置去不掉的广告,占用系统资源推送等流氓营销手段。相比之下,手机网页版要插入广告只得煞费苦心,还能够很轻松地被浏览器的广告拦截功能绕过。想要推送放后门那更是难比登天。
我清楚的记得,央视网几年前原本是提供网页版播放器的,但是因为推广央视影音客户端而关闭了网页版访问。而第三方网站因为版权限制,也陆续的关闭了入口,造成明知可以不用客户端,却依然不得不下载的局面。如今在被称作“中国经济晴雨表”的央视年度广告资源招标会上,央视影音的贴片广告和新闻联播广告,春晚广告等一同被当作优势资源售卖。
还有一个传闻称,某UGC类型应用的员工主要收入来源,只是开屏的启动画面就够了。其中产生的其他所有内容收入,都可以百分之百的返还给内容创造者,而无需什么分成。这一切能够行得通的前提,都是尽可能的加大客户端的安装量,而人们也逐渐忽略了网页版本来可以做同样的事情。
相比客户端不断“吃掉”内存、CPU和新技术诸如NFC、指纹识别、陀螺仪等,移动网页的显示技术和07年左右iOS刚推出的时候相比,基本没有什么变化。那个时候的古董机器,仍然可以阅读现在最新的移动网页。正像是Windows XP已经停止支持好多年,但是配合能安装的最新版浏览器,依然能够访问2016年的网页。
微信最近推出的应用号,虽然还没有见到真实面目,但相信也是采用html5页面来执行只有应用才能进行的功能。很显然应用号的权限不会超过微信本身对系统要求的权限。这些通过浏览器打开能实现同样目的的手机版,将会有效地杜绝开机自启动,跳转到其他软件,以及强制下载等等流氓行为。
“安迪——比尔定律”只是结果而非原因
在计算机产业诞生之初,就有人提出了“安迪——比尔定律”,也就是所谓“安迪给的,比尔都会吃掉”。时任CEO为安迪·格鲁夫的英特尔的所创造的硬件进展,都会被代表软件工业的比尔·盖茨给吃掉。这个由软硬件厂商合谋的定律,即使不从阴谋论角度分析也是有道理的。对于软件开发不像以前那样做优化,纯粹是因为没有必要优化。
虽然说之前我们看到有很多软件的精简压缩,能够实现跟现在差不多的目的,占用的空间却非常非常少;但是以前那种压缩更多是一体化的,把应用写死了之后的结果。如果今后想要引入插件或者二次开发的话,就不如稍稍臃肿一点的模块化那么方便。
另一方面,对于代码优化的极致追求,也很大程度上浪费了编程人员的时间和精力。像现在的创业潮流这么急迫,如果需要等待把代码压缩完了再上市,又会多出好几个月的时间,这些程序员们对极致的追求将会拖死创业老板。在急功近利之下所编制的程序,你肯定不要指望它在优化方面能走多远。
以臃肿和不完美为代价,软件工业换取的是更快的迭代速度。这样才有了人们期盼已久的各种功能可以更快的植入新版软件中。
现在各大平台应用的臃肿程度,不禁让我们回想起刚刚进入互联网时代时期,那些小巧玲珑、令人惊叹的软件工程奇迹。最初,通过软件可以实现只有加装硬件才能实现的功能,省下了买板卡的钱——超级解霸代替了视频卡,求伯君的WPS代替了作为硬件的汉卡。此后,为适应低带宽而推行的Flash动画,可以用几百KB实现几分钟无极缩放的超高清动画,“闪客”因而成为一个时代的共同记忆。
那时候,更令人惊叹的是一些注册破解的小程序组所做的演示软件,可以用几百k甚至数十k的大小,在屏幕上占用显卡资源演算3D动画。这些东西都是炫技的成分居多,现在已经如此实用主义的时代,它们只能成为历史遗迹。过一段时间,就连压缩代码的手艺也会逐渐失传。别说什么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在新时代,哪怕是10-20年前的编程功夫,现在的人们也会完全的丢掉。
想一想当时,人们购买一台家用电脑,在大多数家庭都不联网的情况下,靠着一大堆光盘,还可以玩好长时间。现在的电脑如果不上网,真是不知道还能干什么。好在因为所有的终端都得联网,逼迫网速和价格达到了亲民的程度,几年前难以想象的Webapp替代原生客户端逐渐成为可能,这才让旧电脑和旧手机多了一些喘息之机。蓦然回首,只是徒增一番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