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用户即算法,知乎这次站在了今日头条的对面 举报文章

用户即算法,知乎这次站在了今日头条的对面

作者:admin    来源:用户投稿    时间:2015.9.29   
用户即算法,知乎这次站在了今日头条的对面

  见到黄继新的时候,我注意到他左手无名指上的戒指,这位知乎联合创始人上一次成为话题焦点还是因为成为非诚勿扰的男嘉宾。

  在知乎上有个提问是如何看待黄继新在非诚勿扰上表现,获得点赞数最多的一个答案便是:“知乎玩得再好,你也找不到对象。”不过现在这个答案似乎不见得那么正确:在非诚勿扰淘汰之后,一位女士联系到了他,如同所有一见钟情的爱情小说一般,他们迅速坠入爱河,就在上个月,他们正式领了证,这在知乎内部一度被传为美谈。

  在移植硅谷创新产品的历史中,知识分享是相对比较特殊的一个审视对象——既距离商业路途遥远,也受到搜索引擎与社交网络的共同挤压,因此除了兵行险着的风险投资商对其期望颇高,中国秉承实用主义的创业团队大多意兴阑珊,缺少临摹的动力。

  作为Quora在中国的门徒,知乎的增长似乎是可以摸得见的:截至2015年7月,知乎社区已拥有2900注册用户,月UV1.1亿,月累积页面浏览量达3亿。现在知乎全站已累计产生约620个问题,以及近2000个回答。用户总回答4,129,244,445字数,是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近100倍,鹿鼎记的2580倍。

  在沉淀了大量优质的回答后,如何将站内这些内容传播并分享出去,成为知乎团队孜孜不倦研究的问题,因此有了知乎日报、《金钱有术》,以及几十本电子刊物。罗素曾在《婚姻与道德》中写道:“无知是一种遗憾”,求知欲是横贯人类历史的一种朴素的情绪。如果将欲壑转换成流量、用户点击等实际问题,那就是如何更好的挖掘内容以及如何定义未来的内容。

  昨天(9月24日)下午,知乎正式上线了一款新的移动端内容消费产品——“读读日报”。除了继承知乎日报的产品理念外,读读日报也在“以人的推荐为核心”基础上做了进一步延伸。包括每个人都可以自己创建日报,邀请别人加入主编。这似乎印证了知乎CEO周源在之前反复提及的一本书《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所论述的观点:一个城市解决了治安问题,下一步需要的便是繁荣。

  那么新推出的读读日报会给知乎带来怎样的繁荣?

  知乎日报进化史

  知乎日报成立于2年前,也就是知乎向公众正式开放注册的时间段。秉承的想法则是将好的内容分享出去,这也是一个和知乎互补的产品理念:知乎社区负责内容生产,而知乎日报负责传播并消费。最早的知乎日报是由两位编辑运营,每天选择知乎社区里符合大众口味的热门内容进行推荐。这就是知乎日报最初的形态,也就是知乎日报1.0时代。

  随后,知乎对日报进行了升级,从知乎社区的11个领域邀请了40来位专业人士做主编,推荐各自领域里的他们认定的好文章,并且选择内容的范围也从知乎社区扩大到了整个互联网。收获的成就是:2.0版本里,11个主题日报都成为了各自领域专业人士都很认可和赞赏的好内容汇集地。

  而知乎日报做的第三步验证便是,在知乎日报2.5里,将推荐者的范围再度扩大到了5000位知乎用户,将好内容推荐权交到普通用户手中。其结果是,今天的知乎日报上你看到的所有内容都来自于用户推荐。

  到了现在的读读日报,也就是知乎日报3.0阶段,则是将内容推荐的权利完全的交给用户,人人都可以做一份属于自己的日报,人人皆可成为主编。

  读读日报可以建一切主题,也不对内容的来源和形式做任何限制,不再仅仅限于知乎社区,也不再仅仅限于文章。一切有链接的内容,都可以推荐。网站或微信的文章、虾米或者网易音乐的歌曲、A站或者B站的视频、甚至大众点评的餐厅……等等当然,推荐的一切内容都必须符合当地法律法规。

  “我们鼓励个人化的东西。为什么?因为这正是以人为推荐核心的魅力所在。所以除了选择自己品味的内容,以及可以撰写特色推荐语之外,我们还在很多地方提供了主编可以突出展现自我的小设计。一份日报的创建者,可以为自己日报的读者取一个特别的昵称,常常,这些昵称也反映日报创建者和主编的自我认知。”黄继新表示。

  黄继新所谓的特别昵称,指的是每一份日报对于读者这一名词的定义权,比如《同志日报》的读者便叫做“少数派,”比如《蛇精病歌单:抖腿专用》中的读者叫做“小马达。”最好玩的应该是《深夜惊吓》,直接把读者叫做“受惊卵”。

  从模式上看,日报的内容主要来自转发,内容源可以是知乎,可以是新闻客户端,也可以是优酷、虾米,主编的主要竞争力在于鉴赏力和品味,这体现在主编的转发内容上,以及能够点石成金的转发语和俏皮话,对于不鼓励原创的读读日报来说,品味和个性显得更加重要。

  你可以在上面建立一个专门研究酒瓶的日报,每天或者定期发一些酒瓶的照片并配上评论,也可以弄个朋友圈脑残集合,把你看到的朋友圈里很XX的内容贴出来给大家鉴赏,包括美食达人,去一家高级餐厅吃饭然后点评——事实上现在已经有了类似的账号。

  站在今日头条的对面

  十年前,当时还是记者的黄继新写过一篇文章,标题是《世界仍然需要编辑》,这篇文章讨论的是内容的信息过载:新的问题不是信息不够,而是信息疲劳和信息过载。十年之后,这个问题似乎更加严重。

  解决信息过载的方法就是进行筛选,而对于如何筛选这件事上,不同的公司,则呈现出不同的价值理念。

  比如今日头条主要依靠算法,根据你关注的内容分类进行推荐,再通过你阅读的文章模式包括阅读停留时间等一系列信数据进行计算,最终想达到的效果是系统越来越了解你的品味,推荐的内容你都喜欢看。今日头条依靠的是强大的技术能力,今日头条CEO张一鸣在不同场合强调:“今日头条不是一家媒体公司,而是一家技术公司。”

  而读读日报则依靠主编的品味和兴趣去筛选内容,换句说,在阅读这件事上,知乎团队认为“人更加可靠”。甚至在运营细节上,读读也没有从知乎社区中导量,而是选择自然增长,目前粉丝最多的一个日报也不过1人左右,大多数的账号订阅用户人数在几十人到几百人之间,当然,也和之前处于内测阶段有很大关系。

  但这并不意味着知乎没有技术基因,恰恰相反,知乎三位联合创始人中,有两位都是技术出身,在整个知乎的团队中,工程师也是占了绝大多数的比例。

  知乎的技术主要体现在内容的运营和算法上,比如知乎之前开发出一个叫“悟空”的anti-spam系统。目前这个系统目前已经受理举报32次,屏蔽spam1亿,删内容320,处理账号60个。再比如问题聚类,主要是通过复杂的词袋模型(如传统的plsa,LDA,新的word2vec等)对问题文本进行向量化,这样通过语义将相关问题聚类起来。

  选择人作为筛选标准而不是机器,更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知乎以UGC起家,每天面对上百在线的活跃知乎用户,对于人和内容的关系更加信赖,因此读读日报选择了人作为传播的渠道和载体。这和著名的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在几十年前便提出的“媒介即信息”的观点不谋而合。

  人人都可以做主编?

  读读日报里面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功能在于,你可以邀请其他人成为这份日报的主编。

  这个功能暗含的潜台词便是,你可以把与你相同品味和个性相同的人拉进来,共同完成传播和分享,而不必考虑传统的因素所带来的困扰。

  传统的因素指的是什么?也就是传统媒体中,内容生产的那一套严苛繁复的标准化流程和模式。以报纸为例,记者在写稿之前首先要向领导报题,确定稿件的主题和主要内容,然后获准后开始操作稿件——采访,搜集资料,撰写。等稿件生产完毕后,需要将稿件递交给编辑,在这个过程中编辑会不断稿件生产流程,不断修正稿件方向——比如提醒记者需要采访XX人,以及文中要提出罗列出哪些资料和数据。等到真正撰写完毕,编辑还需要对稿件进行更进一步的修改,比如核实文中的数据,确认采访信息,删减段落等等,然后校对,签字,印刷。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内容生产的整套流程都建立在可控的基础之上,没有一家大众媒体会容忍不确定性,而读读日报的做法,正在打破这个定律和确定性。换一个表述则是,我怎么知道这个刚加入的主编会不会在我的日报中乱发东西?这就像粉丝担心某逼格甚高的微博大V忽然开始转发广告鸡汤一样。

  黄继新对此的回答是:“我们又想要确定性,又想要不确定性。要确定性就是,我们看到这个日报能看到什么东西,不确定是说,不要让我每天猜到我能看到什么。比如说我有一个互联网观察的日报,我希望每天能看到互联网写的好的文章,但是我又不希望每天猜出写什么,就是这种感觉。”

  事实上,内容的编辑性(不确定性)并不是读读日报的发明或者是首创,在知乎上,用户也可以对提问进行改进和修改,在当时看来,这似乎是一个创举,当然也伴随着争论。

  关于这个问题,知乎CEO周源解释称,知乎打造的是一个公共空间。Twitter、微博上没有公共空间,全是私人空间,所以说什么都可以。

  对于问题来说,它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尽可能是去重的,第二,它是可沉淀的。那么它必须是公共空间,不归属任何人。问题页就必须把信息变成公共、可编辑的。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在大洋彼岸另外一个伟大的互联网产品,维基百科。维基百科是这个星球上用户间协作做得好的产品之一,但是这和它的产品设计没有任何关系:Wikipedia 的产品设计绝对也是这个世界上最糟糕的之一。代码式编辑、糟糕的首页设计、无引导,连和协作息息相关的讨论区域也用着糟糕的布局。那是什么让一个仅有着 142 名员工的网站成为了全球第 6 大网站呢?

  在这里贴一段维基百科创始人Jimmy Wales在TED上的演讲的内容:“有了这个坚定的中立政策, 从刚开始就是不可置疑的, 我们确保了人们能一起工作 文章不会成为简单的一场战争,在左和右之间反反复复。 如果你有那样的行为, 你会被要求离开这个团队。网站每一个简单的改变都会在最近改变的页面里面。那个最近修改的页面同样会进入到IRC频道,那里人们监控着各种各样的软件工具。 人们可以获取RSS源进行订阅,他们能收到关于修改的邮件提醒。 然后用户能设定他们自己的个人关注列表。 我的页面在很多志愿者的关注列表中, 因为它时常被破坏。 所以,经常发生的情况是有人能很快发现页面的变化, 然后他们只需要简单的恢复那个页面。”

  在革谁的命?

  很惊喜的是在昨天的沟通会上GQ杂志副主编张伟也来到现场并做了分享,他另一个身份是微信公众号世相的创始人和运营者,嗯,就是那个有42多粉丝,每一篇阅读都接近10+那个公众号,如果你没听过,先别忙着关注,因为这个公众号在几个月前因为莫须有的理由被封杀了。

  本来这段我是想自己写的,不过似乎也就是把他说的话转述一下,那为什么不直接放上原文呢?下面来自张伟的演讲速记,虎嗅编辑进行了删减。

  过去十年里,我经历过三次大的写作者权力转移,每一次都给这个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变动。

  第一次权力转移是博客的兴起;第二次,是从博客到微博;第三次,是微博到微信。这三次转移都是由互联网带来的,而互联网影响越来越大,因此,你会注意到,每次互联网平台的权力转移,都同时伴随着另一个慢性的长期的转移,那就是传统媒体、传统出版物的权力向互联网的转移。

  我记得,我进入中国青年报的时候,中国青年报刚刚结束了一个黄金年代,当时,一篇报道可以风行全国,推红一个记者,我是一个县城高中青年的时候,就知道中青报某位记者的名字了。南方周末、财经等媒体,都有过这样的好日子。但博客兴起之后,第一批新权力拥有者出现,王小峰等人都是佼佼者,韩寒真正的人气爆炸就是在博客上实现的。那个时候,传统名记们,要么没有开博客,要么没有出名,并不是他们不愿意,而是他们没有。

  没人料到,微博出现后,当年的知名博主们大部分销声匿迹了,这是第二次权力转移,新出现的风头人物,是一些你可能从没有听说过的人,而且他们此前看起来也很难作为写作者出人头地。举一个例子,作业本,一个普通的青年,过着普通的日子,突然就在微博上火了。当时作业本到底有多么火,大家应该还记得吧,他的一条微博可以造成事件,直接迫使一些地方政府声明甚至认错。

  第三次比较近,各位都是参与者,那就是微信的出现。微信公众号上,过去的情形再一次上演,在微信公众号年代,多少人还会记起作业本来呢?但有人替代了它的角色,比如“视觉志”这个微信公号,山东一个公务员开办,后来辞职专心经营,数百关注者,风行一时。我们不讨论它的优劣和版权问题,单讨论它的权力和影响力,那是非常大的。

  这中间有个什么现象?一个新内容平台成立的标志,是它使一群此前默默无闻的人忽然获得广泛影响力。你会发现,每次平台更迭,都伴随着一批名人的消失和一群无名者的成名。为什么呢?

  靠内容成名,这件事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必然性很简单,勤奋、爱钻研、了解人性。偶然性指的则是运气,或者说“时机”。一个能力优秀的人,可以写出非常好的报道,为什么成不了微博红人?为什么没有办出很牛的微信公众号?很多时候真的很随机,一个平台刚建立,有些人嗅觉敏锐,扑过来苦心经营,然后搭载这个平台迅速上升的风口,成为大人物。很多草根大号都是这样成功的。等到权力结构基本确定,再想成功,就得有特别强的能力,一般人已经很难做到。

  这个过程,我觉得很像朝代更替。旧王朝里,普通人无法做大官了,一群无望的人早早加入了义军,变成了开国大将。然后这个轮回再来一次。但黄继新讲了一个更好的比方,我觉得这个比方体现了我们俩的差距,他说,这事儿就像开新服。游戏里,旧服务器开荒期间,大家公平竞争,努力和能干的人成为高玩(高级玩家),其他人出头无望,觉得无聊,准备不玩了,这时候官方开了新的服务器,普通玩家们涌入,于是一番厮杀,过去的平民有机会成了新的高玩。

  一个新的平台,是否能成为新的权力格局制造者?我觉得,要看它是不是彻底改变了现有平台的权力路径。微信对微博是一次颠覆,而目力所及,当前所有的新内容平台,都或多或少是微信公众号的模仿或平移,邀请一群已经成名的旧平台大玩家来这里吸引人气,这种情况下,过去的大V过来还是大V,这个平台就没有价值。

  只有当旧有的路径无法依赖,人们必须平等地研究新的玩法时,新平台才可能出现。

  读读日报是不是一个新王朝,或者一个新服务器?我不敢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它的确提供了完全平等的新规则。这个规则在我看来很核心,那就是“推荐”,几乎每个人都有能力做推荐,也就是,每个人都可以平等地来这里建立自己的品牌和影响力。我注意到,已经有一些“素人”玩家在这里崭露头角了。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好文打赏,给Ta鼓励
扫一扫用手机阅读本文
Tags:用户  算法  这次  站在  今日  日头  头条  对面  
  • 相关搜索
图片推荐
    易车践行整车电商O2O 启动MG GT试驾活动

    易车践行整车电商O2O 启动MG GT试驾活动

    11月11日,易车与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联合打造的MG GT全城试爱线下试乘试驾活动在北京、上海、成都三地正式启动。在易车11.11购车狂欢节大促当天,同步启动线下试车活动, 足见其对常态化汽车电商,特
    网站被挂木马与777权限的奥妙

    网站被挂木马与777权限的奥妙

    某天VIP大讲堂微信群里的一位同学说网站被人挂马了,查了半天也查不到原因。艺龙SEO负责人刘明问了一句是不是技术把linux系统里网站的核心目录设置777文件权限了,同学查后发现果然如此。那么,777
    解读如何借由心理战术虏获你的目标消费者

    解读如何借由心理战术虏获你的目标消费者

    假如你问我在现今营销有没有什么更为有效的方式,笔者会告诉你回去揣摩你的目标消费者的心理。因为借由揣摩目标消费者的心理然后实施心理战术是最快且最有效的虏获消费者的手段。那么具体有那几种心理战术呢?下面笔
    作为管理者,你应该了解的企业2.0五大核心价值

    作为管理者,你应该了解的企业2.0五大核心价值

    文/明道副总裁 许维  和当年web2.0出来的时候有些类似,企业2.0这个概念出来以后,我们发现尽管文章很多,却读完了却依然不知道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本人作为企业2.0行业的从业者,希望用比较通俗易
    这个叫做刀客的品牌,用梦想吸引了6万人支持

    这个叫做刀客的品牌,用梦想吸引了6万人支持

    赋予一个品牌内涵,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赋予其最为昂贵的精神财富。比方说,梦想。  有无数和梦想相关的品牌,例如奥运会:    还有通用:    但凡和梦想连接在一起的品牌,至少人们不会反感。因为人人有梦想
    消费者疯狂购买对营销者意味着什么?

    消费者疯狂购买对营销者意味着什么?

    如今所有人都在以一种集中的方式消费电子产品及服务,这种方式在长期内保持不变,消费者时不时地会在一个较短时期内集中购买产品。而一旦营销人员意识到这种现象,并且他们手中也握有跟进这一现象的数据,他们就能发
    繁荣还是虚火?中国电音现场正经历爆发式增长!

    繁荣还是虚火?中国电音现场正经历爆发式增长!

    我觉得越来越多的主办方想投身这一领域,是因为大家看到了我们的成功。我们也在观察这对我们是不是一个威胁,然而这并不是,因为越多的人投身这个市场,越会促进这个市场的成长。  风暴电音节主办方、A2LiVE
你是怎么知道非凡网赚网的?
  •   
  • 联系QQ 邮箱:976382653@qq.com 微信:976382653
    在线留言
    发布软文
    广告自助购
    文章调用
    常见问题
    保存到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