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资金紧张到估值降低,从不断亏损到不断烧钱,美团今日的处境跟当年的京东还真的有些像。然而,如果问到,美团能否像京东一样度过今日的危机,并成长为下一个巨头?恐怕最善意的观察者也难以得出非常乐观的结论。
“美团现在的处境好像2008年的京东。”一位观察者面对美团融资失败的传闻这样评论。
在这之前的两个月,美团E轮融资10亿美元,估值150亿美元的消息不绝于耳,但是仅仅两个月后,美团就又缺钱了。近日,有传闻称美团资金告罄,为融资不断下调估值,目前的估值为100亿美元左右,目标融资为8亿美元。
而2008年的京东,也曾面临资金断裂之虞,并且估值从1.6亿美元一路降到6000美元,最后,当一家投资机构给出3000美元估值的时候,刘强东拂袖而去。
从资金紧张到估值降低,从不断亏损到不断烧钱,美团今日的处境跟当年的京东还真的有些像。
然而,如果问到,美团能否像京东一样度过今日的危机,并成长为下一个巨头?恐怕最善意的观察者也难以得出非常乐观的结论。
借用冯仑的一句话来说,因为互联网创业者头顶的“云变了”。
大环境不同
正所谓大势不可逆。我们不妨回到2008年看看那是一个怎样的年份。那一年,以次级贷为导火索的金融危机从美国爆发,迅速蔓延到了欧洲,长期依靠外需拉动的中国经济迅速感到了阵阵寒意,沿海发达地区数以计的外向型企业面临关闭潮,出口贸易受抑,加上人民币持续升值,原材料涨价,工资成本上升,昔日热闹辉煌的“世界工厂”似乎也将被拖入萧条之中。
然而,彼时的中国经济还有着闪转腾挪的巨大空间。也是在那一年,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突破120000亿元同比大增接近27%,外需不振的时候,另一辆政府驾驭起来更顺手的“马车 ”很快就启动了。接下来的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再次大增30.1%,2010年增长23.8%。
这样的猛药带来了一个怎样的经济成绩单呢?2008年经济增长9.6%,2009年增长9.2%,2010年10.6%,在世界经济马齐喑的时候,中国经济后来甚至又有些过热了。
经济的持续升温带动了民间投资的火爆。
当年,还是一名记者的我,到杭州去调查南方游资状况。在一家中国黄金旗舰店,我亲眼见证了一位豪客电话预定近40公斤黄金的骇人场景。而我之所以来到这家金店,是因为从报纸上看到,前天一位貌不惊人的四十岁左右的男子,在这里当场刷卡750元,拉走了27公斤的金砖。那是一个到处涌动着钱流,到处都在买买买的时期。
与此相关,各类投资机构也如西溪边的春笋般,在雨后大量的冒出来,并到处寻觅着可以投资下注的项目。
在这样投资火热的状况下,今天看来,刘强东当年面临的融资困难,更像是一个过生日的孩子原以为被大家忽视了,而其实朋友们在憋着给他一个更大的惊喜。
今天,显然很难找到这种热情的投资机构朋友了。
2015年 1-4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仅增长12%,在同样外需不振的情况下,投资也陷入低迷,因为经过几年快速的建设,高速铁路四通八达,连一些三四线城市都有机场了,固定资产投资的空间大大减少,同时,多年高速增长积累的过剩产能需要消化,杠杆风险需要化解。
在这样的前提下,8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0%,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5.9%。
所有的一切都在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通缩来了。
通缩意味着什么?钱越来越值钱。借钱做生意的人会越来越难,即使勉强借到,压力会越来越大,因为债务负担变重了。普通消费者开始持币观望,经济的车轮就越转越慢,更加抑制消费,进入恶性循环。所以,适度通胀是发展经济必须的,而通缩就成为坏事。了解经济史的都知道,通缩往往才是危机的源头。
在这样的背景下,加上人民币贬值下的资本外流,包括美团在内的创业公司,恐怕很难等来惊喜。
团购瓶颈明显
如果这样的大环境比较还有些宏观。我们不妨再考察下,双方面临的具体产业环境。
在刘强东因为融资困难愁的白了头的2008年,中国网购市场的年交易额第一次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200亿元,上网购物逐渐成为主流消费人群的消费习惯之一。在这样的趋势下,2009年中国网络购物交易额2586亿元人民币,2010年达到5131亿元人民币,基本上是一年翻一番的速度飞速增长。即使到了2014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到2.8亿,增长了48.7%,仍然维持在较高的增长水平。
吴军的《潮流之巅》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企业赶上了潮流,即使主观上不做什么,随波逐流也能达到一个发展的高峰。在2008年之后的这些年里,真不知道还有什么比电商更大的潮流,刘强东的融资焦虑注定是暂时的。
我们再来看团购市场。2011年,中国团购市场总成交额是110.8亿元,2012年总成交额达213.9亿元,同比增长93%,2013年成交额358亿元,同比增67%,2014年总成交额达747.5亿元,同比增幅为108.3%。在这个过程中,美团也在这个过程中强势崛起。
仅以数字观之,虽然有波动,但美团似乎也在逐渐攀上潮流之巅。但二者其实有着本质的不同。
最大的不同就是京东成功上岸了。这话听起来有些无厘头。但其实,这就是命。在经济景气、投资繁荣的时候拿着靓丽的数字吸引投资,最终IPO,然后再寻找新的增长点,讲述新的想象,这是京东的路径。而美团在这条路上,遭遇了经济低迷,投资紧缩,导致的结果就是,投资人会拿着放大镜仔细审视其团购模式的每一个细节,以前高速增长可以解决的,现在就成了实实在在的问题。
美团首先要面对的就是成长空间的拷问。美团已经深入三四线200余个城市,不同于京东自有物流系统的下沉乡县对基层商业双向流通的巨大意义,从商业地理版图上来讲,三四线城市基本已经触达团购市场的边界。因为包括美团在内,众多团购网站市场广度的扩张本就是为了讲个更大的故事,但其实对大多只有几条商业干道的基层城市来说,商业密度的稀疏意味着团购开发价值不大,或者说得不偿失。
这就意味着,接下来美团要面临的将是最惨烈的巷战。因为,如果把战场聚焦在最具价值的100个城市,那么主要的竞争对手都已在列,这个时候,你失去的就是我得到的,大家进入零和博弈状态。
这也是由团购网站这个行业的特性决定的,在商户来看,这是一个可以借力的营销平台,有独立品牌推广能力的商户,为了防止被团购平台所制,不愿多参加团购,而上述能力不足的商户则可以考虑几个团购平台的支持力度做随机选择,也即团购平台对商户的捆绑力有限。而对消费者来说,这只是一个可以淘便宜的所在,他们忠诚都给了爱吃的菜和常光顾的餐馆,对团购平台完全难言粘性。
更何况,近些年来,团购行业的龙头品类餐饮业,受到经济放缓等因素的影响,已经连续多年增长放缓。
而对投资机构来说,美团可以对标的就是团购网站的鼻祖Groupon,但有些尴尬的是, Groupon上市以来股价一路走低,现在已经从最高位的20美元,跌到了4美元左右徘徊,让很多投资人血本无归。
一个团购平台对接的两端都处于不稳定状态,难怪有投资机构会称,对团购不看好,因其不掌握产品,难以保证用户体验,服务半径的有限性,也使其入口价值也大打折扣。
长期价值待解
在这样的状况下,王兴显然不想把美团的故事定位在团购,甚至餐饮服务上,所以就像京东从3C到图书再到综合购物平台的品类拓展一样,王兴在团购之外,开拓了酒店、电影和外卖三个业务。看起来,这三块业务都是从团购延伸出来的,但除了外卖能跟餐饮形成互动以外,四大业务线可以互相助力的空间很小。更关键的是,这几个新业务都是激烈竞争的领域,莫道君行早,还有早行人,业务的开拓为美团招惹来了更多领域内的搏杀对手,让美团陷入了多线作战的尴尬境地。
而且,缺乏商业积累的美团,多条线的开拓,必然增加极大的成本,如前文所述,在经济下行趋势下,这种成本压力就会表现的更加突出,更致命的是,美团目前来看还缺乏通过技术创新对冲成本的能力。
而反观京东,2008年融资困境缓解后,2009年开始在原有自有物流基础上布局全国物流网络,时至今日已经建立了覆盖全国2000个区县的自有物流体系,数名仓储配送人员。它其实一直专注于基于零售行业的供应链系统的打造。用刘强东的话来说,他只关心三件事,前段的客户体验,后端的成本和效率。无论是品类扩张、自建物流,还是后来的京东到家业务都是其满足用户体验以及配送核心竞争力的合理延伸。
背靠这样的核心能力,刘强东可以不无得意地反复强调,线下零售巨头的运营成本大都是17%左右,京东只有11%,“这里面还有很多不是商城的业务成本,比如拍拍,比如金融,扣除那些的话肯定不到10%。”而王兴却拿不出这样的数字,讲不清楚美团模式的长期价值何在,以便去说服更多的投资者与他站在一起。
究其根本,刘强东其实就是从传统商户中起家的,只不过他比别人更早的发现了互联网的价值,并因为切身体会过传统商业系统的痛点,从而找到了京东得以存在并壮大的有力支撑。
而从校内、饭否到美团,王兴一直是基于互联网进行商业创新和开拓的勇士,但也正因为这种自上而下的颠覆姿态,使他缺少对中国传统商业系统的深刻体察,在开疆拓土中,王兴的美团对传统商户来说,更像一个门口的野蛮人,习惯于以强力直接的手段覆盖更广阔的商域,但却可能与提升商业系统运行效率的创新擦肩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