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的众筹逐渐走向垂直化,专注于一些大的行业,例如:房地产、消费品等,形式也是有债权、有股权,这是中国众筹网站可以借鉴的。这些网站成立的时间并不算短,多数都在2年以上了,但是实际上从募资的金额上看,并不是很大。
众筹大家都很熟悉了,国内也有京东股权众筹、众筹网等多家不同类型的众筹网站。这次到美国没有去参观知名度已经很高的两家公司:Angel’s List (专注于天使股权众筹)和Kickstarter(专注硬件和创新产品的股权众筹),而是看到了几家很有意思的垂直行业众筹平台。在这里和大家探讨下。
今天分享五家公司,分别是CircleUp、Applepie Capital、Wefunder Capital、Patreon、RealtyShares
CircleUp
2011年成立,定位是消费品牌的众筹平台。公司累计融资2300美元,投资人包括著名的Union Squre Ventures、Cannon Partners、Google Ventures等。
CircleUp是领投+跟投模式,平台收取大约5%交易佣金。
公司帮助消费品牌进行股权融资服务,公司估值一般是按照P/S(价格/销售额),比较保守,低于公开市场平均水平。
重要的驱动力是:1.随着美国消费市场的演变以及千禧一代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市场需要更多的细分的、或者新的消费品品牌,例如有机食品等;2.消费品牌早期阶段在私募市场上比较尴尬,VC主要投资高科技和医疗健康,PE多数投资后期的项目;CircleUp对于投资人价值是消费品的回报比较稳定;对于募资人价值:1.快速高效的股权融资;2.给部分用户提供参与感的机会。主要5类消费品:酸奶、咖啡、沐浴用品、护肤品、即时服务类产品。
CircleUp累计帮助100多个品牌募集金额超过1亿美元,平均1个大约100美元左右。
有一个细节创新,产品有一个交易室,在里面用户可以看到公司的很多尽职调查资料,且可以安排与公司CEO电话会议。
投资人主要是美国政府界定的合格投资人,平台还刚刚完成自己的一个2200美元的基金,目的是满足机构投资人的需求(机构投资人没有时间和精力投一个个小的项目,还不如投资一个基金来代言)。
目前看起来用户的收益很高,但是还没有正式项目退出,未来的退出渠道估计是以并购为主。
Applepie Capital
Applepie Capital 2014年成立,定位是特许经营的众筹平台,有点像国内的人人投。特许加盟在美国的市场规模很大,这些年的增长也很稳定,经常去美国的童鞋们都可能会注意到无处不见的各种大小连锁。
公司累计股权融资980美元,投资人包括Camp One、Signia Ventures等,公司今年4月还完成了2800美元的债权融资,用于向平台上的项目放贷。
向特许经营加盟商提供债权融资,一般年限可以在3年-5年,甚至5年以上,贷款利率7%-12%。
Applepie Capital收取大约1%的佣金。
Wefunder Capital
2011年成立,是YC孵化的一个早期项目股权众筹平台,有过小金额的种子和天使轮融资,也募集了一个基金专门投资平台上的项目。
累计支持了20多个项目,融资金额接近2000美元,最成功的项目是鼎鼎大名的Zenefits,2013年4月以900美元的估值在Wefunder上融资,最近刚完成了富达领投的5亿美元的融资,估值达到45亿美元。
看网站感觉融资的项目阶段都还比较早,App、软件、技术、新模式都有,相对比较分散。
Patreon
2013年成立,是一家艺术品众筹平台。迄今为止累计融资1700美元,投资人包括SV Angel、Index Ventures等。
众筹的产品包括动漫、电影、电视剧、小说等。他们叫sponsorship,中文应该翻译为捐款,上线以来累计捐款2000-3000美元。平台自有流量并不多,主要来自于YouTube,Facebook等。
某一个艺术家的粉丝需要持续的每个月捐款,例如10美元,确保艺术品可以持续下去。对于艺术家而言,平台最大的价值是募资,其次是可以跟用户进行互动。与Kickstarter相比,用户的持续性更强。
RealtyShares
2013年成立,定位是房地产众筹。累计完成1200美元融资,投资人包括Menlo Ventures等。主要是房地产项目,公寓别墅、商业地产、土地都有,融资形式比较多样化,各种债权、股权都有。
平均单个项目50美元左右。
投资期限6个月到10年,利率4%-20%不等。平台负责整个尽职调查过程,对项目有较严格的筛选标准。感悟
众筹也是P2P的一种延展,只不过债务人端主要是企业,也有部分,例如艺术家众筹是个人。本质上是为企业融资提供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期望更高效快捷,能让老百姓直接参与的募资渠道。
众筹的三种形式:1.捐赠,投资人获取的往往是内容或者权利,例如第一手看到某个漫画家的连载作品;2.债权;3.股权同样也是降维攻击,原来想要参与一些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可能最低投资金额是1000-2000美元,现在几美元就可以参与了。
美国的众筹逐渐走向垂直化,专注于一些大的行业,例如:房地产、消费品等,形式也是有债权、有股权,这是中国众筹网站可以借鉴的。
这些网站成立的时间并不算短,多数都在2年以上了,但是实际上从募资的金额上看,并不是很大,几个原因:
1.还没有成为主流的募资渠道,不少项目似乎是象征性的给了一些额度;2.对于房地产等特定领域,我还是有些怀疑互联网在整个模式中扮演的作用,似乎并不是特别大。根据美国规定,很多的众筹项目只能是受信投资者才能参与,合格投资人占美国人口仅有3%。而这些人目前被传统金融服务机构服务的还不错,一方面把他们拽过来不容易,另外,整个投资人基数还是有些小。
众筹在国内也有很多公司在做,目前还都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核心的问题似乎都是缺乏持续稳定优质的项目,这点实际上美国也没有突破。相比Lending Club或者Prosper,我觉得有一个挑战是:在债务人端都是B或者小B,这些人相对很理性,又有额外的募资渠道,并不一定选择线上平台;另外,Lending Club搜集很多个人的数据,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对潜在借贷用户做了风险评级,或者给不能从银行借到钱的放了款,或者给潜在信用好的用户提供了更低的利息,这就提高了效率,也创造了新的价值。而众筹网站对B做尽职调查时更多只能是线下,互联网扮演的作用还是比较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