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e代驾召开市场战略暨品牌代言人发布会。一位汽车后市场资深人士指出,此举背后,实则是这家高调领跑市场4年的代驾公司,正在面临内外交困之局。
此时,出行市场的巨头滴滴快的正在部署其代驾业务,业内人士分析,不出意外,将于2015年7月20日左右上线。
另一家低调神秘的代驾公司爱代驾,也以上海为大本营,深耕市场多年,在滴滴进入之前,位列市场第二。与北方地区有着强势地位的e代驾形成对峙。
而滴滴的进入,将带给市场什么样的变数?两军对抗变成了三分天下,在尚有大量需求并未释放的代驾业,曾经的带头大哥e代驾是否能笑到最后,一切尚不可知。
代驾“大哥大”的困局
e代驾于2011年成立,曾独霸代驾行业多年,是名副其实的大哥大。得益于酒驾政策的不断收紧,更得益于整个汽车后市场的全面兴起。其最大壁垒来自于最早进入代驾行业,业内人士这样形容当时的e代驾:“他们就像一个捡贝壳的孩子,到了一片空无一人的沙滩上,只需要把各种贝壳捡到自己的篮子中即可。”
这些贝壳,不仅是用户,还包括司机。后者对于一家代驾公司而言,是尤为重要的资产。但行业人士透露,e代驾对外宣称日均10订单可能有些许水分,随着滴滴的入局,e代驾担心司机流失,严禁旗下司机到其他平台接单,并鼓励司机举报此类违规行为,举报成功的司机每次可得500元奖励。
实际上,e代驾对待司机的态度一直以严厉著称。对于大多数e代驾司机而言,高额补贴是他们隐忍的重要原因。然而,巨头滴滴的强势进入,e代驾司机的收入优势将大大减少。
4月初,快的打车原副总裁付强出任新集团代驾事业部总经理,全面负责即将上线的代驾业务,这也就意味着滴滴快的吹响了全面扩张的号角,正式进军代驾领域。这成为自双方合并以来,在布局了专车、企业版、一号快车等全生态业务之外的最后两颗棋子(拼车和代驾)之一。
此举燃起了代驾市场的战火。也让原本以为代驾市场迟早是自己囊中之物的e代驾有了深深的危机感。
在滴滴快的的官方表态后不久,e代驾CEO杨家军就通过微博来了一个回应:“岁岁不同,年年相似。”随后e代驾官方微博则转发杨家军的微博并留言,“代驾不是专车,e代驾而不是易到,前方熊出没,请小心驾驶。”如此略显强硬的回应似乎更加显示了其内心的紧张。
《中国经营报》记者从可靠途径获知,滴滴代驾已经准备了价值数百的物料,于7月20日在上海启动。无独有偶,7月7日,一篇名为《安代驾给e代驾的一封公开信》在微信群中疯传。文章指出:“e代驾司机频频爆粗,继广州本色酒吧发生e代驾司机暴打保安事件后,徐州又发生一起e代驾司机暴打同行事件,这种恶意竞争,不拼服务拼拳头的代驾公司,你还敢叫吗? ”
而在一个民间组织的代驾行业联盟微信群里,对于e代驾粗暴不文明的抢占市场行为,更是一片倒e言论。
红海竞争
知名汽车专家向寒松表示,互联网做汽车后市场肯定是大势所趋,滴滴快的平台在那里,下载量很大,并积累了很多用户,本身这个入口就非常值钱。他说:“无论是拼车还是代驾,只要是其大数据所能涉猎的领域,滴滴快的都很容易将其做起来。”
随着整个出行生态圈的部署完成,滴滴快的未来很可能将汽车消费平台完全整合起来,也许会再搞一些旅行社、自驾游等涉及老百姓出行的项目。
除了滴滴外,e代驾一直以来的宿敌爱代驾也表现不俗。尽管比前者进入市场晚了近两年时间,但爱代驾以江浙地区为大本营,深耕市场。在确保进入的城市有了稳固的业务之后,才会进行下一波城市的拓展。时至今日,某些长三角地区的城市,无论是司机服务质量还是订单量都已经优于e代驾的成绩。
包括安师傅、微代驾等代驾企业,以及许多城市的当地代驾,都成为代驾大战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据易观智库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代驾应用市场交易规模将达26.9亿元。2016年和2017年将分别达52.5亿元和92.5亿元。市场人士认为,代驾庞大而诱人的市场背后是极低的行业渗透率。以韩国为例, 5000人口的韩国目前注册的代驾司机超过30人,整个市场规模超过1500亿元。相比而言,中国汽车拥有量已超1.3亿台,但代驾司机仅10人左右,市场还远未饱和。
艾瑞咨询的研究数据显示,未来5年国内代驾市场产值高达500亿元。大多数投资者认为,中国代驾市场一旦培育起来,要比韩国大得多。如此巨大的市场面前,进得早是否一定能玩得久,一切尚需最终的市场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