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购对于大多的消费者都不陌生,从2010年3月4日美团建立开始,中国的团购行业已经走过了5个年头。团购行业经历了资本宠儿、千团大战、恶意竞争、资本断粮等一系列的市场洗牌后,也逐渐进入良性竞争。但是,团购行业一些乱象却依旧存在。近日,据《羊城晚报》报道,广州的张小姐以999元团购了某体检服务,但令人震惊的是,该团购项目的线下价格仅为284元,而不是团购网上宣称的1852元。团购价格比线下价格还贵,那团购标榜的“优惠”如何体现?
事实上,线上团购线下补交钱、产品项目严重缩水、无法开具发票、夸大宣传等问题依旧是团购行业的投诉热点。为何团购经过5年时间的发展,乱象依然坚挺呢?
团购以“优惠”为名却暗藏陷阱
据《中国团购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5年第1季度》数据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中国团购市场季度市场规模达到304.7亿元,首次突破300亿元大关,环比增长8.9%。随着团购行业的发展,团购这一消费形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习以为常。团购通常以“优惠”为标签,但并非所有的团购都价美物廉,甚至有的团购暗藏消费陷阱。
据《羊城晚报》报道,广州的张小姐在拉手网上团购了一个名为“美年大健康”的体检服务,原价1852元,团购价999元,但在线下原价却只有284元,让张小姐大呼“贵的离谱”。事实上,团购网站一直是投诉的重灾区。《东南快报》近日报道,福州市民何小姐在美团网上团购了两张捞百汇火锅店的券,准备进店消费时,却被店员告知“需另外收7元钱才能就餐”。何小姐觉得扫兴,便团购了另一家餐厅消费。但这家餐厅表示,周末团购券不能使用,但可直接付现使用团购上的内容。何小姐觉得付现金也是花一样的钱,就直接选择进餐。但她在就餐结束索要发票时,却又因使用团购内容,而不能再另开发票。对此何小姐表示十分的不能理解。
何小姐的经历不是个例,在团购市场上,产品项目严重缩水、夸大宣传等问题比比皆是。这些在团购行业开始起就一直存在的“老大难”问题为何迟迟得不到解决呢?
为何团购乱象屡禁不止?
团购行业的迅猛发展,为消费者提供了方便、省钱的消费形式,但是随之而来的投诉也是源源不绝,团购存在诸多乱象,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条款不明确。团购平台上的有些商家为了吸引用户会打出“标题党诱惑”。这些商家会在标题上玩文字游戏,往往会选“秒杀”、“限量”、“惊爆特价”做标题,将需另付费或者诸多的限制条件隐藏在文字图片下方,不仔细看就会忽略,等使用时却发现无法正常使用。而出现这些问题这与监管以及行业监督不足、商家的故意为之分不开。
团购平台对于商家资质的审核力度把握不严也是造成团购市场上乱象丛生的一大原因。目前大多数团购网站合作的商家都达到了数家甚至数十家,而对这些商家的管理与监督需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不仅如此,团购市场竞争依旧激烈,有些团购平台为了能吸引消费者,抢占更多的商家入驻,对商家的资质、团购项目审核力度却不够。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暂时还没有一部专门规范网络团购经营行为的法律法规。此外,网络的虚拟性与宽泛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相关部门对团购行业的监管和执法难度。
团购网站需加大监管力度
团购已经成为了很多消费者的新消费模式,这本是团购平台、商家、消费者,三方都能够获利的一件好事,然而,由于监管的相对缺失,团购中的乱象频频出现。为了能使团购行业有序地发展,团购平台、商家、相关部门需要各司其职,一起促进团购业的繁荣发展。
团购商品服务质量是消费者选择团购商家的一大重要原因。但是有业内人士表示,商家作为消费者团购体验的最终环节,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影响着消费者的整体团购体验。对此,团购网站应当对提供团购交易的商家进行资质审核,看其有没有营业执照,团购项目是否符合其经营范围,商家有没有涉及虚假宣传等等。
对于商家的资格审核,一方面,能够避免那些欠缺基础法律资格的不法商家进入平台;另一方面,资格审核还有利于提升平台的服务和风险防控水平。团购网站需做好“滤网”的工作,为消费者选择价格更合理、质量更可靠的商品及服务;避免出现不良商家,影响品牌形象,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团购环境。
与此同时,团购商家不能为了一时的利益而消费自己的信用,更应从诚信经营,提升服务质量做起。团购纠纷不断,政府监管急需加码,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放心有保障的消费平台。
除了网购、平台和政府需加强监管外,消费者权益遭遇损害时,需让消费者投诉有果。而消费者在团购时一定要核查商家资质信誉及商品信息,要尽量选择专业、规范、服务能力较好的团购网站和商家,对消费条件要多加询问了解,同时要保留相关的聊天、消费证据等,以备在团购发生纠纷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如今,团购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消费模式,为了能使团购网站有序健康地发展,就需加强监管,为消费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团购环境,使消费者团的放心、用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