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通过“互联网+外贸”发挥我国制造业大国优势,实现优进优出,促进企业和外贸转型升级。从世界车间到世界工厂,再到世界商场,中国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完成经济的惊人一跃。
“世界商场”的概念,几年前就有人提出,但当时的内涵主要是让世界各地的批发商、进口商到中国来挑选产品,再打包运回他们的国家进行销售。作为小商品集散地的中国义乌是这样的典型,广交会、华交会也成为进出口的年度盛会。
不过,那些都还是间接的世界商场。这一次,中国借助互联网向普通海外消费者打开大门,越来越多的海外消费者可以直接下单购买中国货。今后,淘宝、天猫、京东、1号店等很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光顾,一些商品可能会有很多语种的介绍。当然,中国消费者也可以网络下单采购到许多划算的外国商品。
这样的政策出台,正值当前外贸形势的低迷期,也是中国制造的转型期。推广跨境电子商务,让中国成为世界商场,这无疑是“一箭多雕”之举。
首先,跨境交易额将会出现一个爆发式的增长,激活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据商务部预测,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额将达6.5亿元,未来几年跨境电商占中国进出口贸易比例将会提高到20%,年增长率将超过30%。
其次,中国商家将会越来越多面对外国消费者,这种结构的改变,也会有效提升中国相关行业的制造与服务水平。比如,一些发达国家对产品质量要求甚严,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也相当到位,中国商家要想获得更大市场份额,就必须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再次,跨境电子商务还将让中国消费者购买到更多物美价廉的商品。现在的电商处在推广促销期,“海外直采”、“全球直供”成为商家的最大卖点,这些产品可能确实会对同类型的中国商品构成竞争,但是有竞争才会有活力。
近期以来,中国与韩国、澳大利亚等国纷纷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大批产品都将实现零关税,这对跨境电子商务而言,无疑是一座座金矿。未来的跨境商品流动数量恐怕远超想象,有很多需求将被创造。那些曾经困扰我们许久的抢购奶粉、保健品、电子产品的现象,或许在“互联网+”的时代,就不再是大问题。
当然,跨境电子商务的前景很美好,但也面临着比国内电子商务更为复杂的问题。比如语言、信用、物流、通关、检验检疫、电子支付、外汇收结、纠纷解决、退税等诸多环节都需要进一步系统、成熟而完善的政策支持。还有一些消费习惯、风俗禁忌甚至法律禁令等问题,都需要妥善解决。
比如有些国家规定商家不得向未成年人卖酒,在我国则很少成为问题。一旦跨境电子商务爆发式增长,相关的纠纷与矛盾可能也会迅速增长,这需要我们有相应的平台和机制与国际接轨。特别是跨境电子商务涉及不少政务,比如报关、减税、检验检疫等环节,这需要政府部门也要牵手“互联网+”,通过大数据或者其他设置,让物流、客流跨境更加便捷、高效和低成本。
世界商场是中国经济描绘的一个美好愿景,但它要从设想变成现实,还有相当长一段路要走。企业要转型,政府需改革,在这场“互联网+”的盛宴面前,中国不会太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