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新常态和新技术的推动下,“互联网+”式的春风吹遍各行各业,很多人都想借着春风抢占风口,腾云驾雾更是驾轻就熟。在互联网时代,“云”已经成为创业者的标配,也成为我们生活的阴影,我们又该如何保障我们的数据安全,让“云”不被污染?
两会期间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极大程度促进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实体经济的相互结合。
而在今年的第七届云计算大会上,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混合云、云计算安全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而云计算作为一种基础建设将发挥重要作用。
云,不再是高高在上,虚无缥缈,而是已经实实在在应用到人们生活中。我们在互联网中所用到的,硬件或软件,产生的数据、图片、视频等,都会通过“云”来提供服务。我们周围已经充斥着各种云,我们享受着“云”带来的服务,虽然我们不知道。甚至我们会担心它什么时候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
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服务的增加、使用、交付模式,是互联网的基础服务。关于互联网上的所有东西都可以放到云上,不用依靠本地存储就可以轻松存储、下载和分享。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也可是其他服务。 所以互联网+,归根到底就是云+。在云服务的基础上,通过“云+”可以提供大数据,可以形成物联网,可以连接各种硬件和软件服务。
不管是更安全的私有云、还是更加方便的公共云、还是更高效的的混合云,都成为创业者不错的选择,为其创业提供了基础的保障,同时也为我们普通用户的存储、分享提供了方便。
有关数据分析表明,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正以超过3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2014年云计算市场规模从2010年的350亿元迅速突破到了1000亿元。2015年全球云计算市场预计可达1300亿美元,年增长率为20%左右。在如此快速的增长下,云计算成为市场竞相追逐的对象。
运营商的"云+",避免作茧自缚
在第七届云计算大会上,三大电信运营商不约而同的都选择了“互联网+”这个话题。虽然网络是由他们来架设,他们为我们提供网络,却长期以来根本没有很好的运用网络,所以在互联网大潮下,他们感受到了不安,他们要主动拥抱互联网。他们想要拥有话语权,掌控互联网,就需要从云端入手。三大运营商都推出了“互联网+”式的云服务平台,可以连接教育、医疗、农业等行业,为他们提供云服务的解决方案,从而打造自己的云服务和大数据创业生态圈。
当然三大运营商的竞争也相当激烈,都不想在这次大潮中落后。都想通过增加带宽,提高存储能力和降低资费来吸引用户。而目前,我们所用的宽带,都相对较低,资费又很高,成为我们是否选择其服务的关键。
IT硬件的"云+",重在创新整合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这十几年来到飞跃式发展,长期以来,IT行业呈现无序扩张,已导致业务几近崩溃。从2005到2010年,五年时间中国虚拟机呈十倍增长,到2010年运营成本增加到1000亿美元。而对于IT硬件企业来说,70%的预算耗费在了运营和维护上。同时这些企业长期以来,为互联网公司提供宽带存储服务,形成了工作复杂,效率低下,供应过剩,利用率不高,创新不足,业务被限制等弊端。
而“云”概念的提出,云计算的实现为这些老牌IT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云计算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办公环境,融合基础设施的理念也逐渐被业界普遍接受,有分析机构甚至认为,融合基础设施是云计算技术发展的未来之路。
一些企业为了适应云计算架构,通过创新相继推出新的服务器,融合一体机(也称融合系统或集成系统)。通过对服务器的系统化整合,使其提供效率,降低成本。目前,融合一体机的风刚过,超融合一体机又大热起来,其中不乏像戴尔、IBM这样的老牌IT厂商,同样也不缺乏Nutanix、青云这样的新创企业。而在今年第七届中国云计算大会上,就有宝德和青云的多款超融合系统亮相。
那么,什么是超融合系统?
拿宝德超融合系统来说,作为一种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将软硬件集成交付,实现了计算存储融合、软件定义和运维自动化等技术的综合应用,使得中小企业能够以最小的初始成本快速实现IT基础设施的云化;同时,系统可以随着企业业务的增长进行“积木堆叠式”的弹性扩容,真正实现了按需增加配置,为企业节约系统搭建初期的投入成本。
超融合系统,是在OpenStack的基础上构建的云管理平台,很多大的厂商像IBM、惠普等都在做自己的云管理平台。而作为国内老牌的IT硬件厂商的宝德,为何敢走上云服务这条路?
笔者了解到,宝德在2010年筹建云计算业务,并专门成立了公司,从2012年起,基于OpenStack云计算平台研发宝德公有云,达到近台虚机的规模。其中2013年投资了一家专注于提供基于OpenStack混合云解决方案的创业公司海云捷迅, 并在2014年推出“大数据一体机”、“云计算一体机”。2015年,宝德云基于计算存储超融合架构,设计全新的融合一体机(Cloud In Box),为企业级客户提供基于超融合架构的混合云服务。
老牌IT企业通过自我革新,加入到云阵列之中,通过搭建云服务平台,来提升自己的服务能力,同时拓宽自身的业务范围和市场规模。为互联网企业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服务。
混合的"云+",提供更多选择
作为普通用户的我们,之所以会选择把我们的信息放到云,很多时候是对软件或硬件厂商的被逼无奈,也是因为免费便宜。而免费带来的就是不安全,苹果iCloud引发的”好莱坞艳照门”事件就是例证。这还只是个人数据,无非是个人隐私泄漏,而要是企业用户,重要数据泄漏,带来的将是致命的打击。所以人们对公共云的安全性提出了很大的质疑。
而对于很多大公司来说,都会选择私有云作为自己的云服务架构。但私有云的建设,则需要考虑数据中心、服务器、存储、网络等各方面的规划、选型、配置、部署,工作量大且繁琐,运维成本造价太高,对于很多小公司来说很难承受。那么,大公司构建私有云就可以安心了吗?最近一段时间,作为国内巨头的阿里,支付宝也承受不住挖掘机的技术,瘫痪几个小时服务。而同样是巨头的携程也因为程序员误操作而瘫痪十几个小时。这些大公司频繁出现数据安全问题,让我们这些普通用户情何以堪。
当公共云和私有云面临各自的瓶颈时,混合云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混合云融合了公共云和私有云,它既可以利用私有云的安全,将内部重要数据保存在本地数据中心;同时也可以使用公有云的计算资源,更高效快捷地完成工作,相比私有云或是公有云都更完美。这样混合云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成本,也很好地解决了安全问题,为互联网提供了更多选择。
从目前来看,很多中小企业都愿意用混合云的架构来为自己提供服务。同时很多云服务提供商,相继开发混合云服务,来获取更大的市场。
不管是PC端的电脑,移动端的手机,还是各自智能硬件和可穿戴设备,以及各自应用软件,我们都在潜移默化地用着云计算提供的服务,可能我们都不知道。当然我们也不能选择什么样的云服务,而这些我们平常使用什么样的的设备和软件是可以选择的。能否提供好的服务,决定我们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作者:微言 | 来源:iDoNews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