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嵩绘
许多人尤其是资深网民还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走在中关村街头的人们会疑惑地看着这样一块大标牌:“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向北1500米。”路那头,是当时极其稀罕的能提供上网服务的地方。这段中国互联网的经典回忆后来被多次提及。
自从1994年中国互联网全功能接入全球互联网后,从此地球是个村,世界变成了扁平。20年似乎瞬息而过,但人们的生活已因为互联网从此改变。20年中,技术率先在想象蓝图的空白处画下一笔颜色,之后喷薄而出的需求和技术创新相互促进、交互前行,创造出了这个时代最激动人心的成就。与层出不穷的新技术、眼花缭乱的智能新硬件,以及网络弄潮儿们跌宕起伏的创业传奇故事相比,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奇迹。
让我们更加好奇的是,未来,作为“超级引擎”的技术创新,以及商业模式、互联网文化、互联网思维等等,还将碰撞产生出怎样的化学反应?还会有什么更耀眼的互联网新事物诞生?以及,互联网优秀的基因能否被保持,人们能否应对因互联网而出现的网络安全等巨大挑战?“互联网未来会怎样”这组系列报道,将尝试去查探互联网20年后走起的新征程。
——编 者
6亿中国人驶上
信息高速路
“20年前,当中国全面接入互联网时,谁也没想到之后互联网竟发展如此之快。”
“20年前,当中国全面接入互联网时,谁也没想到之后互联网竟发展如此之快。”首任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胡启恒感慨。1994年4月20日,中国正式成为全球互联网家族的一员,她是主导者、见证者和亲历者。
时任中科院副院长的胡启恒代表中科院携手清华、北大等高校,通过与美国沟通,最终让中国互联网全功能联入了全球互联网。虽然上网速率只有几K,但从那以后,互联网不仅仅只是实验室里和科技人员的工作助手,普通人也开始可以进入互联网冲浪——收发邮件、浏览网页,还有那时极其热门的BBS电子公告板。
去年12月31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成为国内第一个100G的主干网,传速度比20年前快100倍。这让CERNET的创建者吴建平深感自豪。
1989年底,吴建平从加拿大回国前后,帮助清华大学建立了互联网电子邮件系统并通达国内外。1994年,吴建平又在国家部署下团结一批高校负责创建了CERNET,也成为中国最早的互联网主干网之一。中国早期的大部分网民,网络启蒙都是大学时代通过CERNET来完成。
在中国互联网全面启航5年后,美国硅谷工程师李彦宏在1999年回到国内。那时,新浪、搜狐、网易、人民网等门户网站已经出现或即将诞生,马云、马化腾等或已开始创业或还在等待时机。李彦宏印象里,当时中国网民大概不到1000人,对互联网的理解程度也非常低,尤其是对搜索引擎,人们并不知道搜索未来会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
“现在用搜索引擎查东西,查不到会觉得奇怪。但那个时候,是查到了觉得很奇怪——‘我居然能查到这个东西’。”李彦宏说,“我当时只是想到,有一天会有上亿的人使用百度搜索。但完全没有想到的是,搜索引擎这个产业,包括整个中国互联网的产业会变得这么大,它对中国人的社会、生活、经济、文化方方面面的影响会是这么根本性的。”
38岁的非互联网人士蒋永应该算是国内最早的一批网民,大三时他在学校的物理实验室开始了网络生涯。那时候还没有微软的浏览器,用的是网景浏览器。在注册人生第一个邮箱时,蒋永因为取什么用户名纠结了好久,“注册成功后,心里那个激动啊,特别是跑到宿舍里跟同学炫耀,觉得自己特别牛。”
如今,作为中国网民群体的六亿分之一,微信、微博、移动搜索……跟大多数人一样,蒋永的生活已和互联网融为一体。
向看不见的
“互联网之腰”致敬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它的灵魂依然没有改变——技术创新永远是这个行业的核心驱动力。”
来到2014年的中国互联网,不仅自身产业蓬勃发展,而且还进入商业、零售业、IT制造业以及旅游业等行业。互联网几乎对所有行业都在产生深刻的影响。
“技术创新始终是互联网发展的原动力。互联网的发展是需求牵引,但没有互联网应用创新技术根本不会想出它的新应用,它是技术推动的典型例子。”吴建平说,互联网技术其实分几个层次,普通人一般看到的是应用层面,比如浏览器、搜索引擎,以及即时通讯工具和社交工具的应用。
与看得见的技术以及那些互联网“明星大腕”们相比,“看不见”的互联网的网络底层核心技术其实更深刻地推进和保护着互联网的发展。
20年来两个重要的发展,一个是网络接入传速度突飞猛进。从最初几K的电话拨号上网,到如今以G计的光传,是之前“做梦也想不到的”。另外,在网络规模变得越来越庞大和复杂时,通过对路由算法的优化改进,所有各种类型的数据仍然能够快速寻找和选择路径,完整地到达目的地。
“这恰恰是互联网的核心支撑技术,也是大部分人看不到的‘互联网的腰’。互联网最核心和最重要的安全问题,都在这里发生,核心技术也都在这里。”吴建平说。
在互联网行业里求发展的李彦宏,和吴建平有着类似想法:“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它的灵魂依然没有改变——技术创新永远是这个行业的核心驱动力。技术积累的先发投入,往往会体现在产品的后来居上。”
李彦宏举例说,在语音识别准确率方面,2012年一年的进展就超过了过去15年进展的总和,而这也成为百度语音产品厚积薄发的最好机会。同样,图像识别技术应用于全网搜索后,以图搜图的准确率一下子从20%提升到80%。
“技术在积累过程当中,你可能不会感觉到,但一旦量变积累到质变时,可能已被打得措手不及。”李彦宏说,这也是为什么百度要做10年甚至20年的前沿研究。
技术开放的基因
造就互联网奇迹
“这些核心技术都是声明放弃专利权,不收费的。”
大浪淘沙,并不是所有的技术和产品都能得到互联网青睐。笑到最后的技术不见得就是最好,却是最适合互联网的。
“互联网的技术特点就是互联,任何新的技术甚至应用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的效果,必然会产生巨大价值。真正具有基础性、创新性的技术,你会发现它跟互联网上任何方面都有关联。”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数据委员会会长车品觉说。
百度以技术立业,而且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技术开放的心态。在李彦宏看来,“一家公司单纯依靠自身技术来开发产品的模式慢慢落伍,只有以服务的心态将百度的技术、服务都做成平台化、接口化,让合作伙伴可以平等便捷地接入,才能实现共的局面。”
胡启恒感受最深的,是造就互联网奇迹的技术开放基因,包括互联网开放的架构,以及互联网核心技术的开放性。
“这些核心技术都是声明放弃专利权,不收费的。”胡启恒说,与其他新技术不同,互联网接纳所有用户的创新,在应用过程中使自己不断完善发展。互联网因此成为一个有生命的东西,成为连接全球的基础设施和承载各种应用的大平台。
“这正是互联网的精髓之处。当人们开发出互联网核心技术并成为互联网标准时,他们必须无偿放弃知识产权。正因如此,企业和用户使用互联网的成本大幅度下降。”吴建平说,开放是互联网的根本,互联网之所以有今天,正是缘于“开放”。
互联网技术将
不断演进和创新
“云计算服务、大数据、移动互联网这三大方向只是刚刚开始。”
凭借技术的创新,互联网现在可以同时服务数亿人甚至十亿人,成本却在逐步降低。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和设备智能化、移动化和无处不在的连接等趋势初露端倪。无人驾驶汽车、智能机器人等,已经开始用互联网的方式来研发。从前只是入文字的搜索引擎,现在可以用语音、图像来入。
由于用户直接使用的是产品,各大互联网公司正加大在云计算、大数据、语音、图像、自然语言理解等一系列技术平台的投入,以便在未来开发出更多对用户、对企业产生深远影响的产品。
“中国互联网虽然已经发展了20年,但我觉得离成熟还非常远。技术仍然在以一个非常快的速度提升。我们经历了搜索行为从个人电脑到移动互联网,入方式从键盘到语音、图像……我们也可以想象,利用植入的芯片,或许有一天你想了解什么的时候,一想就可以知道。”李彦宏说。
目前百度内部有一个叫做“百度大脑”的项目,是用很多计算机加上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去模拟人脑的思维,现在大约相当于两到三岁孩子的智力水平。这被认为是互联网智能化产品和服务的未来动力。中国企业正在深度参与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演进和创新之中。
“云计算服务、大数据、移动互联网这三大方向只是刚刚开始。在未来,这三者都会出现更多的创新。”车品觉说,未来也许会出现人机合一的世界。人会越来越懂得利用机器来帮助改善生活和工作。未来的人们不仅懂得用工具,还懂得用数据。
吴建平也是我国IPv6下一代互联网国家重大项目的负责人,他关心互联网IP地址枯竭带来的问题。未来的互联网肯定比现在更大,但它仍然必须具有互联网的开放基因。
在“看不见”的网络体系结构层面,现在互联网需要过渡到下一代互联网,互联网会速度更快、容量更大,也更安全。用户并不会感觉到这种更替,他们看到的,是更加丰富的互联网应用。
吴建平说,互联网技术,始终将不断演进,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