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 CNN 1 月 2 日报道,美国律师事务所 Levi & Korsinsky 宣布,已向纽约东区的美国地区法院发起对聚美优品的集体诉讼。这次诉讼代表的是从 2014 年 5 月 16 日聚美优品 IPO,到 2014 年 11 月 20 日“集体诉讼期”期间,买入聚美优品股票的投资者。
这是又一家对聚美优品提起诉讼的美国律所。自 12 月 10 日首个美国律所宣布调查聚美优品潜在违规行为之后,至今已有逾 10 家律所对聚美优品提起了集体诉讼。这些律所的诉讼均指向聚美优品存在虚假披露、误导性陈述,以及未披露信息等违法情况。
最为集中的一项指控是,聚美优品未能准确披露商业模式的改变。今年 9 月开始,聚美优品宣布将第三方平台的化妆品销售业务全部转为自营,全部由品牌合作、专柜购买和聚美海外购所取代。而这种转变对聚美优品此前成功的财务表现构成了极大风险。
此外,聚美优品并没有像之前声明的那样扩大市场服务。
诉讼称,在这些不利事实被市场获悉后,聚美优品股票的价值下跌,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参与此次集体诉讼的北京郝俊波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郝俊波表示,美国资本市场与中国不同,如果投资人认为上市公司存在发布虚假或者误导性财务行为,从而导致投资人的投资受损,就有权对上市公司发起诉讼,这在美国非常普遍。
12 月 16 日,聚美优品 CEO 陈欧对于被美国律所围攻一事发布长微博回应。这篇名为《你永远不知道,陈欧这半年在做什么》的长微博,总结一下主要说了这么几件事:
1. “你只看到售假传闻,却没看到聚美是最干净的电商”。其他大型电商也售假哦,别光盯着我们。而聚美面对售假质疑直接砍掉了整个第三方奢侈品的业务线,业绩受损是因为我们最有节操哦。
2. 别的平台都没事,而聚美成了售假的典型,是因为我们媒体关系薄弱。
3. 在美国有一群律所和律师被称为“股市秃鹫”,专门盯着上市公司,获赔后从中赚钱,背后是利益驱动。
4. 最近我们在约见品牌,让他们贴上防伪码。还取得了一批全球购品牌的直接授权,做跨境电商。我们很努力哦。
有意思的是,这条长微博下面最热门的一条评论是:“产品能跟上公关能力吗?” 获得了 1881 个赞。这条长微博发出后,聚美优品的股价从前一天的 12.78 美元连涨三天至 15.42 美元。
但短暂的公关效应仍无法挽回颓势。聚美今年 5 月 IPO 时发行价为 22 美元,到 8 月 29 日创出 39.45 美元的最高价。而到了 2015 年 1 月 2 日,收盘价已一路跌至 13.88 美元,降幅达 65%。
(Yahoo Finance)
期间一个值得关注的时间点是 11 月 20 日,聚美优品发布第三季度财报当天,股价首次跌破 22 美元每股的发行价,报收 19.32 美元每股。
财报显示,聚美优品今年第三季度总净营收为1.58亿美元,同比增长28%。看上去是一组还不错的数字,但和聚美此前的业绩相比,营收的增速出现了明显放缓。
聚美优品的招股说明书显示,2011年、2012 年、2013 年的净营收分别为 0.22 亿美元、2.33 亿美元、4.83 亿美元,同比增速均在三位数以上。到了今年第二季度,净营收同比增幅为 41.9%。对比可以发现,三季度 28% 的净营收增速相比二季度放缓了 13.9 个百分点。
易观国际分析师王小星此前分析,上市前聚美优品净营收的增速很漂亮,给投资人一个很大的期许,但是上市后,聚美优品却一反常态,出现了增长乏力的局面。这种反差,很容易让投资人怀疑聚美优品的经营是不是出了问题或者是上市前存在一定误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