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于规范网商行为
青白江法院副院长张燕分析,根据司法为民理念,该司法解释“倒逼”作用已经显现,作为卖家,退货还是千里迢迢赶来应诉,哪个成本更低?这显然不言而喻。总之,这一司法解释的实施,有利于规范网商行为,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发展。”
网上购物出现纠纷,如果卖家不配合处理,消费者想起诉的话,以前不得不到千里之外的卖家所在地打官司。这样的规定将许多试图想走法律途径维权的消费者拒之门外。
这一现实尴尬已得到改变:昨日,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到,针对民事诉讼管辖制度等问题,最高法院审委会专委杜华在最近一期《法律适用》杂志上撰文详解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的新规定,按最高法院的最新精神,对于网购引发的买卖合同纠纷,除双方另有约定外,将以买受人住所地或收货地作为合同履行地。这也意味着,因网购引发的争议,消费者可以在家门口提起诉讼。
“虽然一些电子商务公司对这条规定还有疑虑,但这样规定便于当事人诉讼,是司法为民原则的体现。”杜华如是表述。
网购引纠纷 可在家门口提起诉讼
昨日,一篇《最高法审委会专委解读新民诉解释九大问题》的文章在不少法律公众号中流传。通过查询,成都商报记者发现,这是最高法院审委会专委杜华,在最高法主管、国家法官学院主办的《法律适用》杂志上刊登的最新文章。文章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对电子合同履行地问题进行了详细解读。
“以信息网络方式订立的买卖合同,通过信息网络交付标的的,以买受人住所地为合同履行地。通过其他方式交付标的的,收货地为合同履行地。合同对履行地有约定的,从其约定。”针对今年最新施行的民诉法司法解释,杜华撰文进一步解读指出,“通过信息网络交付标的,是以买受地而不是以经营者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虽然一些电子商务公司对这条规定还有疑虑,但这样规定便于当事人诉讼,是司法为民原则的体现。”
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青白江法院副院长张燕表示,所谓信息网络交付,通常指的是购电影票、电子书、电子支付卡等通过网络可以实现交付的虚拟物。其他将有形物送达到买受人的,则为其他方式交付,“这也意味着,不管有形无形,最终都由买受人所在地或收货地法院管辖,都是有利于买受人的。”对此,有律师告诉成都商报记者:“最高法这一司法解释,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便于消费者能够在家门口提起诉讼。”
争夺管辖权 网商消费者曾“暗战”
昨日下午,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12315消费者维权热线表示,根据属地管理原则,网购发生纠纷,只有卖家所在的工商部门才有管辖权。换句话说,网购过程中消费者和卖家一旦发生合同纠纷,消费者并不能就近得到工商部门的救济。
对此,张燕表示,民诉法司法解释主要是对合同履行地问题进行了进一步明晰。“网购也就是一种买卖合同。针对买卖合同,除双方约定外,享有管辖权的主要包括被告住所地和合同履行地。消费者如果要就近得到法律救济,就只能从合同履行地入手。在该司法解释未出台之前,此前法律对合同履行地的规定较为复杂,也超出了绝大多数普通百姓对于法律的认知范畴。很多时候,消费者要维权,就必须去卖方所在地提起诉讼。
事实上,管辖权问题,不乏网商和消费者的“暗战”。今年3月,苏州市中院即审理了一起因网购引发的管辖权异议案件。当地人许某提起诉讼后,一审中,外地卖家提出管辖权异议。其理由为,他已在网站售后服务中明确规定,网购纠纷的地域管辖由卖方公司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一审中,法院支持了网商。许某不服上诉。最终,当地中院撤销一审判决,理由即是最高法司法解释。
诉讼成本增加 倒逼网商积极处理纠纷
“针对最高法司法解释,现在有网商在网站中对管辖权予以约定,明确争议一旦发生管辖地为卖方所在地法院。不过,作为格式条款,网商除了需要在醒目处标注外,发生纠纷时还必须证明,当时已就格式条款履行了告知义务。”张燕说。
一个真实的案例是,家住成都高新区的小张网购了一台笔记本电脑。收货后小张发现是二手翻新的。小张多次与店主沟通,但对方置之不理,“由于卖方在上海。之前,小张可能只得去上海立案。现在,小张在高新区法院就可立案。”针对此案,有律师分析,消费者在自己的辖区起诉网商,也会增加网商的应诉成本,有的网商会考虑此因素,因而更积极地配合消费者处理网购纠纷。
昨日,成都商报记者采访了郫县、青白江等多家法院。虽然在家门口即可立案,但自今年该司法解释正式施行以来,上述法院并未出现网购买卖合同纠纷“井喷”现象。
成都商报记者 张柄尧